[实用新型]一种轨道运输平台车的上层升降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08302.7 | 申请日: | 2012-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257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发明(设计)人: | 于化丛;江斌;薛棋;王勇;丁铭;符政宽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武进汉能光伏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F7/14 | 分类号: | B66F7/14;B66F3/16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徐琳淞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常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轨道 运输 平台 上层 升降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轨道运输平台车的上层升降机构。
背景技术
轨道运输平台车主要是在工厂、仓库、车站等场所使用。运输时平台车先与设备对接,待物品进入到平台车的上层层板上后开始运送。由于各设备上的轨道与运输轨道在高度上有可能存在误差,此时物品无法顺利进入平台车上,给运输带来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轨道运输平台车的上层升降机构,提高平台车与设备的对接精度,降低平台车与设备的对接难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轨道运输平台车的上层升降机构,包括手轮、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三转轴、锥齿轮和螺杆升降装置;所述锥齿轮设有多个;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与手轮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一个锥齿轮;所述第三转轴设有两根;所述第二转轴和两根第三转轴均中部固定一个锥齿轮,两端分别固定一个锥齿轮;所述螺杆升降装置设有四个,且分别安装在上层层板的下端面的四个角上;所述第一转轴上的锥齿轮与第二转轴中部的锥齿轮啮合;所述第二转轴两端的锥齿轮分别与两根第三转轴中部的锥齿轮啮合;所述两根第三转轴两端的锥齿轮分别与四个螺杆升降装置啮合。
所述螺杆升降装置包括螺杆、螺母套、固定座、深沟球轴承、推力轴承、端盖和锥形齿轮;所述螺杆与螺母套螺纹连接;所述螺母套的上部和下部分别通过一个深沟球轴承与固定座连接,螺母套的中部通过推力轴承与固定座连接;所述端盖固定在固定座的上端;所述锥形齿轮固定在螺母套的下端,并且与第三转轴上的锥齿轮啮合。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人工旋转手轮驱动四个螺杆升降装置,防止因各设备上的轨道与运输轨道在高度上存在误差而导致输送不顺利,四个螺杆升降装置升降同步精度高,使用可靠,有效提高了平台车与设备的对接精度,降低了平台车与设备的对接难度。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螺杆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号为:
手轮1、第一转轴2、第二转轴3、第三转轴4、锥齿轮5、螺杆升降装置6、螺杆61、螺母套62、固定座63、深沟球轴承64、推力轴承65、端盖66、锥形齿轮67。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见图1,本实施例包括手轮1、第一转轴2、第二转轴3、第三转轴4、锥齿轮5和螺杆升降装置6。
锥齿轮5设有多个。第一转轴2的一端与手轮1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一个锥齿轮5。第三转轴4设有两根。第二转轴3和两根第三转轴4均中部固定一个锥齿轮5,两端分别固定一个锥齿轮5。螺杆升降装置6设有四个,且分别安装在上层层板的下端面的四个角上。第一转轴2上的锥齿轮5与第二转轴3中部的锥齿轮5啮合。第二转轴3两端的锥齿轮5分别与两根第三转轴4中部的锥齿轮5啮合。两根第三转轴4两端的锥齿轮5分别与四个螺杆升降装置6啮合。
见图2,螺杆升降装置6包括螺杆61、螺母套62、固定座63、深沟球轴承64、推力轴承65、端盖66和锥形齿轮67。螺杆61与螺母套62螺纹连接。螺母套62的上部和下部分别通过一个深沟球轴承64与固定座63连接,螺母套62的中部通过推力轴承65与固定座63连接。端盖66固定在固定座63的上端。锥形齿轮67固定在螺母套62的下端,并且与第三转轴4上的锥齿轮5啮合。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武进汉能光伏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武进汉能光伏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0830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治疗胃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具有纤维二糖水解酶活性的多肽及其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