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救生舱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06877.5 | 申请日: | 2012-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090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叶秋诗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秋诗 |
主分类号: | B64D19/00 | 分类号: | B64D19/00;B63C9/087;A62B1/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6003 安徽省安庆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救生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功能救生舱,尤其是能防火、保暖、防水、落地部位防锐器穿刺、全自动智能控制和无线定位于一体的多功能救生舱,适合高空和落水救生场所使用。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高空和落水救生有降落伞、救生绳、电磁力通道、救生衣、救生圈和高层建筑的安全避难间隔层。降落伞在高空飞行器可较方便的使用,但必须具有一定的高度和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使用,在高层建筑上则无法使用;救生绳是以日本为代表的为地震、火灾救生的方式,其使用人必须专业化训练且训练有素,老年人和孩子们等大多数人使用不能可靠保证生命安全,高空飞行器上则无法使用;电磁力通道是以美国为代表的为地震、火灾救生的方式,必须建设专用的磁场发生竖井,实际发生地震、火灾时,逃生人员必须跑到专用的救生竖井位置,其使用人同样地必须专业化训练且训练有素,老年人和孩子们等大多数人使用不能可靠保证生命安全,高空飞行器上则同样地无法使用;安全避难间隔层仅能提供火灾时,逃生人员逃向安全避难间隔层避难,实际发生地震、火灾时,由于地面幌动和烟火等实际情况,逃生人员很难通过安全通道得到救生;救生衣和救生圈可不让人溺水,但若水温过低,人在水中超出耐寒极限同样地不能最终达到救生目的,就目前的救生能力,若从高空飞行器上逃生的人落入水里,溺水和低温对人的生命危险同样构成不可回避的事实。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高空救生降落伞、救生绳、电磁力通道、救生衣、救生圈和安全避难间隔层的救生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功能救生舱,该多功能救生舱不仅能适合高空飞行器、高层建筑里的各类人员逃生,而且是防火、保暖、防水、落地部位防锐器穿刺、全自动智能控制和无线定位于一体的多功能救生舱,适合各种场合的各类人员应用,方便快捷地离开所需救生的危险境地。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多功能救生舱由封闭式具备保温、防水、漂浮、缓冲功能的弹性黄色或橙色衣帽披肩裤连体服,全封闭罩式黄色或橙色安全帽,可折叠、具备底部防穿刺、阻燃、自泄压、黄色或橙色缓冲气囊,智能自动控制系统和高压充气瓶组成。封闭式具备保温、防水、漂浮、缓冲功能的弹性衣帽披肩裤连体服由全封闭式高分子防水布按人体外形裁剪缝制包裹着模块化人身体外形状泡沫的连体披肩衣裤组成;全封闭 罩式安全帽是汽车拉力赛赛手使用的全封闭罩式安全帽,全封闭罩式安全帽外顶部正上面粘贴一块防水太阳能膜;可折叠具备底部防穿刺、智能控制、阻燃、自卸压缓冲气囊由非弹性高分子阻燃布裁剪缝制成封闭式充气后外部呈圆柱状、内部上侧内凹呈人体外形的气囊,在缓冲气囊的外部圆柱状内壁与内部上侧内凹呈人体外形的外壁间由高强度非弹性布条连接,外形圆柱状封闭式缓冲气囊的上部外四周是环形降落伞;固定在外形圆柱状封闭式缓冲气囊的底部外面是可折叠、方形、底部向下外凸弧形、防穿刺高强度弹性超薄钢板;外形圆柱状封闭式缓冲气囊顶部四周的冲击卸压阀塞上橡胶塞,一根非弹性拉线一端固定在冲击卸压阀橡胶塞上,拉线另一端与防穿刺高强度弹性超薄钢板上底面相连;固定在外形圆柱状封闭式缓冲气囊的底部内侧四周边是四个多气门二氧化碳高压气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秋诗,未经叶秋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0687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