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轮胎自救行走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06000.6 | 申请日: | 2012-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741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雷海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雷海平 |
主分类号: | B60S13/00 | 分类号: | B60S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8209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轮胎 自救 行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轮胎保护装置,特别是一种轮胎自救行走器。
背景技术
摩托车、电动车、三轮车为人们的常用交通工具,当这类工具的轮胎因某种原因漏气后,只好推车寻找修车店。当找到修车店后,内胎往往已在推行过程中被辗烂,只好更换新胎;外胎也会在推行过程中受到诸如起毛、跳线等不同程度的损伤,会严重影响内胎的使用寿命;若推行距离较远,则内外胎的损伤更严重,需要内外胎全部更新,数十倍地增大了维修成本,补胎约需2-3元,换内胎约需10-20元,换外胎约需40-120元。另外,摩托车、电动车、三轮车在推行过程中,摩擦阻力大,需要很大的力,不少女同志及力气小点的男同志只好请求他人帮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一种轮胎自救行走器,能在摩托车、电动车、三轮车的轮胎漏气后,替代原有车轮,轻松推行,并在推行过程中保护好内外胎。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轮胎自救行走器,包含轮架及固定在轮架底部的应急轮,其特征是:所述应急轮为一个,所述轮架两侧分别通过螺栓连接有两根第一支撑条,所述两根第一支撑条上方分别通过螺栓连接有两根第二支撑条,所述第一支撑条及所述第二支撑条的接合部位均开有数个径向排列的大小相同的螺孔,所述第二支撑条上方设有凹形叉。
所述两根第一支撑条均设有外凸的弧形部,以形成供车圈插入的空间。
采用上述结构后,先用螺栓将应急轮与第一支撑条、第二支撑条组装起来,把支撑条夹持在车轮两侧,把车轮的轴放置在第二支撑条上方的凹形叉内,用绳索将支撑条捆绑固定在车圈、及车轮幅条上,再用绳索将车轮捆绑在车前叉、或者车后叉及车架上,避免车轮转动,以只让应急轮转动,可实现轻松推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轮胎漏气时可替代原车轮使用,力气小的女士也可轻松推行坏掉的摩托车、电动车、三轮车至修车店;漏报车轮不再受压,避免内外胎被车圈辗烂; 不用时,支撑条可与应急轮分离,第一支撑条、第二支撑条的组合式可伸缩设计,缩短了支撑条的长度,利于放置于车箱或捆绑在车架的合适位置;还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容易推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1应急轮,2轮轴,3轮架,4螺栓,5第一撑条,6第二撑条,7螺孔,8凹形叉,9绳索,10幅条,11车轴,12车圈,13前叉。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一种轮胎自救行走器,包含轮架3及固定在轮架3底部的应急轮1,其特征是:所述应急轮1为一个,所述轮架3两侧分别通过螺栓4连接有两根第一支撑条5,所述两根第一支撑条5均设有外凸的弧形部,以形成供车圈12插入的空间,所述两根第一支撑条5上方分别通过螺栓4连接有两根第二支撑条6,所述每个第一支撑条5及所述每个第二支撑条6的接合部位均开有数个径向排列的大小相同的螺孔7,所述第二支撑条上方设有凹形叉8。
如图3所示,两根第一支撑条5及两根第二支撑条6分居在车圈12的两侧,把车轮中心的车轴11放置在第二支撑条上方的凹形叉8内,用绳索9将支撑条捆绑固定在车圈12、及车轮幅条10上,再用绳索将车轮捆绑在车前叉13、或者车后叉及车架上,避免车轮转动,以只让应急轮1转动,即可架空漏报的原车轮,利用应急轮的滚动,可轻松推动摩托车、电动车、或三轮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雷海平,未经雷海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0600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人运动车座舱的平衡滚筒机构
- 下一篇:一种环保粉笔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