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热交换管排组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05106.4 | 申请日: | 2012-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823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张晋暐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晋暐 |
主分类号: | F28F1/00 | 分类号: | F28F1/00;F28F9/26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11 | 代理人: | 丁纪铁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中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交换 组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交换器的管排组接结构,特别是指由弯管与直管组合形成的热交换管排结构。
背景技术
铜金属具有高延展性及高热传效率,因此如图1所示,普通的热交换管排10一般为铜管经自动加工所形成,其是具有数个弯管部11及数个直管部12连接形成一体成型的弯管结构;值得注意的是,铜管价格较其他金属材质的管体昂贵,且一体成型的管排结构在局部管体破损渗漏时,只能藉由更换整组管排达成维修止渗,显有成本高昂的问题;因此,相关产业界发展出以不锈钢管或其他金属材质管体制成弯管部及直管部,其主要通过氩焊焊接加工或机械自动加工制成一体成型的管排结构,藉以改善上述高成本的使用问题。
然而,上述焊接形成或自动弯管形成一体成型的热交换管排结构,其管体弯折处的结构强度低,同时也不易清洗除垢,且作为太阳能集散用或热交换用的管体时,其管体的管壁均十分的薄,而整体管排的两端另需要设置螺纹,以利与外部的管体接合,以往均是于管体表面上成型,或以直接粘合的方式接合,如此,极易造成该管体接合端部的损害,且因管壁的厚度有限,因此进行表面螺纹成型加工,不但无法使该螺纹顺利成型,延伸加工成本高的问题,更甚者,当该螺纹螺接相对结构并受到拉扯的力量时,该螺纹极易损害,管端亦被挤压变形,无法因应目前实际上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交换管排组接结构,其主要是由多个弯管及多个直管组接形成,通过直管与弯管的组接结构,使热交换管排在低制造成本的前提下,达到容易组装使用或拆解维修,且直管与弯管结合处具有良好止漏性的目的。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热交换管排组接结构,其中,该组接结构是具有二管体端部对接组成,该二管体端部是分别成形于一弯管及一直管,定义该二管体端部为一第一管端及一第二管端;该组接结构包括:
该第一管端,是端口扩张成形为一迫紧缘;
该第二管端,是外部成形有一凸缘,该凸缘外径是大于该第一管端的管体内径,该凸缘成形有相对的一受力侧及一抵制侧,且该凸缘至该第二管端末端成形为一容置段,该容置段外径小于该第一管端的管体内径并容置于该第一管端内部;
一止泄环,是套设于该第二管端的容置段,且该止泄环位于该第一管端的迫紧缘与该第二管端的凸缘抵制侧之间;
至少一结合件,是中段成形为一压迫部以及二自由端自该压迫部两端延伸成形,该压迫部是成形为对应该管端表面的形状且其内面凹设有一环凹,令该结合件设于该第一、第二管端外部且迫紧对合其自由端,该第一管端的迫紧缘外部及该第二管端的凸缘受力侧为该环凹压制迫紧于该止泄环,该第一、第二管端迫紧结合。
所述的热交换管排组接结构,其中,该组接结构具有一该结合件,该结合件压迫部成形为环状,且该结合件的二自由端各开设有一穿孔,一螺栓是穿置该二穿孔与一螺帽对锁,令该结合件的二自由端对合,该结合件的压迫部迫紧于该第一、第二管端外部。
所述的热交换管排组接结构,其中,所述组接结构具有二该结合件,该结合件压迫部成形为弧形,且各该结合件的二自由端各开设有一穿孔,令二螺栓是分别穿置该二结合件的对合自由端的重迭穿孔,该二结合件的自由端对合迫紧,该二结合件的压迫部对合迫紧于该第一、第二管端外部。
所述的热交换管排组接结构,其中,所述第一管端内部成形有一卡制缘,且该卡制缘至该迫紧缘之间成形为一套接段,该套接段内径是小于该迫紧缘内径且大于该第一管端的管体内径,令该第二管端的容置段容置于该第一管端的套接段内,且该容置段末端靠抵于该卡制缘上。
所述的热交换管排组接结构,其中,所述第一管端是成形于该弯管的管体端部,所述第二管端是成形于直管的管体端部,且该弯管成形有二该第一管端,该直管成形有二该第二管端。
所述的热交换管排组接结构,其中,所述第一管端是成形于所述直管的管体端部,所述第二管端是成形于弯管的管体端部,且该直管成形有二该第一管端,该弯管成形有二该第二管端。
本实用新型热交换管排组接结构,其是二管体端部迫紧对接组成,该二管体端部分别成形于一弯管及一直管,藉此达到容易组装使用或拆解维修、止漏性佳且降低了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普通一体成型的热交换管排结构外观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热交换管排组接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热交换管排组接结构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4A是本实用新型热交换管排组接结构的组合剖视示意图;
图4B是图4A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晋暐,未经张晋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0510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携式摄像机架
- 下一篇:一种加强型圆柱滚子轴承保持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