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轴状齿轮渗碳淬火料架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04399.4 | 申请日: | 2012-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765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谭小明;刘聪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F17/00 | 分类号: | C23F17/00;C23C8/20;C21D9/32;C21D1/6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何朝旭;陆明耀 |
地址: | 21301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齿轮 渗碳 淬火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轴状齿轮渗碳淬火料架。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地铁类轴状齿轮在进行渗碳淬火热处理时,常采用竖直放置以确保齿轮各部位的冷却速度一致,减少热应力,从而减少变形量,同时,为保证最大的装炉量应尽量减少工装和辅助件的重量,例如中国专利申请201010563856.1。但由于轴类齿轮的轴身长度与端面半径的比值较大,所以自然放置在底盘上进行热处理时,装炉量较小,齿轮容易晃动甚至倒在底盘上,造成齿轮变形过大或报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热处理效果好、成功率高的地铁类轴状齿轮渗碳淬火工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轴状齿轮渗碳淬火料架,包括:长方体形的本体,所述本体包括底面、侧面和顶面;位于所述底面的垫杆组,垫杆组平行于底面的边,每个垫杆组均包括两根间隔至多15毫米的垫杆;位于所述侧边的多个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平行于所述侧面的侧边;位于所述顶面的多个限位杆组,每个限位杆组均包括两根间隔至多15毫米的限位杆。
优选的,所述顶面沿长度方向的中轴线对称的设有两根挡杆,所述两根挡杆分别靠近顶面的长度方向的两个边。
优选的,所述垫杆组的垫杆之间的间隔为10毫米,所述限位杆组的限位杆之间的间隔为10毫米。
优选的,所述本体的高至少为100毫米。
优选的,所述本体的高为150毫米。
优选的,所述各个限位杆组之间间隔至多为100毫米。
优选的,所述各个限位杆组之间间隔为90毫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通过使用框架式的可反复使用的专用料架,在减轻料架的自重的情况下提高了轴状齿轮的装炉量,降低了生产成本;通过间隔设置在同一限位杆组中的两个限位杆,使渗碳时周围气氛均匀一致,淬火时,淬火油可以在轴状齿轮之间流通顺畅,及时带走表面的热量,减少非马组织,使齿轮淬火后的变形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减少齿轮报废的几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轴状齿轮的装炉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另一种轴状齿轮的装炉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顶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底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一个侧面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另一侧面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轴状齿轮渗碳淬火料架主要用于一次性盛放多个轴状齿轮,一起装炉进行渗碳淬火处理。下面通过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轴状齿轮6为地铁类主动齿轮,如图1和图2,轴状齿轮6的主体均为圆柱形,但具有多种可选的结构,其中一种在主体的两端分别设有大小不等的中心圆台,其中另一种仅在主体的一端设有中心圆台。轴状齿轮6的长度大于150毫米,优选的在170毫米左右,轴状齿轮的径宽大于70毫米,优选的在80毫米左右。
结合图3至图6,轴状齿轮渗碳淬火料架(以下简称料架)的本体为一个长方体的外框架,其长、宽、高上分别为金属制成的梁。本体的底面、侧面和顶面上分别设有各种辅助杆,完成对轴状齿轮的支撑、分隔、限位等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南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0439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