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携式盘查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02902.2 | 申请日: | 2012-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126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31 |
发明(设计)人: | 张进;蔡志文;米栋;张泽香;刘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海鑫智圣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韩国胜;王莹 |
地址: | 100038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盘查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盘查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便携式盘查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流动人口的数量越来越多,目前高达2.8亿多人,几乎相当于美国全国的总人口。包括暂住人口在内的流动人口在其非户籍所在地实施的犯罪行为,占我国全部刑事犯罪案件的83%以上,也就是说,犯罪时流动人口所占比例高达83%;犯罪嫌疑人在其户籍所在地实施犯罪后,逃逸到其他地方,成为流动人口的比例超过97%,也就是说,非流动人口在犯罪后变为流动人口的比例高达97%。我国公安部的统计数据则显示,我国70%以上的犯罪是犯罪嫌疑人租住民房期间实施的犯罪,如果加上租住酒店、旅馆的犯罪嫌疑人,流动人口犯罪比例更高。因此,如何加强对流动人口的刑事侦查手段,这是我国解决社会安定问题的重要突破口。目前,凭借庞大的警力投入和拉网式的社区盘查,我国各种犯罪嫌疑人在其户籍所在地的县域范围之外进行流动的过程中被抓捕的比例超过94%。但是,这类抓捕往往是警方或者社区管理人员根据通缉令,人工识别发现犯罪嫌疑人藏匿线索之后,才实现的,其效率很低,抓捕的人员数量不大。我国有大量未侦破案件中的既有犯罪人员在继续流窜作案。尤其恶性流窜犯罪,目前已成为威胁我国社会安定的主要犯罪形式。其中,犯罪嫌疑人并非激情犯罪,而是职业化的故意犯罪;他们把犯罪作为主要的生活来源、生活目标。这种犯罪人员实施的犯罪行为,占我国恶性刑事犯罪的90%以上,而且基本全部有未被警方侦破的犯罪前科。例如,从1998年开始的5年内,杨新海流窜全国4省,异地作案26起,杀死67人。他最后被抓捕竟事出偶然,而且并非案件侦破,而是他主动交代。2003年11月3日,他在河北省沧州的一些娱乐场所消费时,被河北警方例行询问。该犯自称“没耐心与警察费口舌”,于是主动说出自己的犯罪前科,后经警方指纹、DNA检验定罪。实际上,我国刑事立案的侦破率仅约30%,刑事报案的侦破率不到3%,全社会刑事案件的侦破率不到0.01%。刑事立案中侦破的约30%的案件中,犯罪嫌疑人被抓捕时已实施2起以上刑事犯罪的占42%以上,已实施5起以上刑事犯罪的占13%以上。
我国大部分刑事犯罪,甚至绝大部分恶性刑事犯罪的嫌疑人实际上处于异地逃窜、继续犯罪的状态,有的甚至十多年,几十年,乃至终生逃脱了法律责任。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流动人口的数量越来越多,因此对人员身份的核实显得越来越重要,同时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机动的车的数量也在与日剧增,而机动车被盗抢的案件也是屡见不鲜,因此对盗抢机动车辆核实也成为公安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四轮及四轮以上机动车保有量超过2.17亿;机动车被盗抢的案件、犯罪嫌疑人使用机动车犯罪或逃窜的案件每年高达数百万件,这些车辆处于复杂的区间运动状态,很难被有效侦查。因此,如何加强对机动车辆的高效电子核查也成为公安工作的重要难题。如何提高对流动人口和机动车的侦查效率,提高案件侦破比率,这是一件关系到国家安定、人民幸福的重大课题。
随着我国公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对警用设备的投入也越来越多,但目前市场上没有能够做到采集信息多样化,并将采集的信息实现比对的警用设备。即使有些文献公开的设备能做到信息采集多样化,但是不能将所有的比对数据保存到设备中,不能实现移动采集和移动比对,不能实现远程数据的运算和调用,不能实现人员数据与车辆数据的通用采集和分析;有些文献公开的设备甚至需要公安人员事先对比对数据进行筛选,增加了公安人员的工作量。
另外,随意采集流动人口的电子身份、指纹、DNA等隐私数据,随意采集工作状态的车辆信息,这会导致更大的社会安全隐患。在国外,除非有较为充分的犯罪证据,警察不能采集他人的生物信息,更不能随意获取其个人身份信息。而且,如何避免信息采集渠道、设备的泛滥,避免个人数据被不可控地存储和传播,这也是公安侦查工作中要解决的一项重大课题。现有文献和市场上出现的产品都没有注意这个问题。例如,一些酒吧、公园、社区、网吧等安装的摄像头,把本来仅能向公安机关开放的历史视频向公众开放,引发了更大的社会安全隐患,有的甚至引发和助长了严重的刑事犯罪。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实现盘查设备的移动采集和移动比对,以提高案件侦破比率;进一步地,如何实现人员数据与车辆数据的通用采集和分析。
(二)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海鑫智圣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海鑫智圣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0290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