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夹壳式联轴节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02451.2 | 申请日: | 2012-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608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发明(设计)人: | 亢之义;吴华;夏国正;胡锡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1/04 | 分类号: | F16D1/04;F16D1/033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悦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1 | 代理人: | 田明;任晓航 |
地址: | 10084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夹壳式 联轴节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联轴节结构,具体涉及一种非标准设计的加长夹壳式联轴节。
背景技术
联轴节,又名联轴器,用来联接不同机构中的两根轴(主动轴和从动轴)使之共同旋转以传递扭矩的机械零件。在高速重载的动力传动中,有些联轴节还有缓冲、减振和提高轴系动态性能的作用。联轴节由两半部分组成,分别与主动轴(上轴)和从动轴(下轴)联接。一般动力机大都借助于联轴节与工作机相联接。
联轴节的种类繁多,按照被联接两轴的相对位置和位置的变动情况,可以分为:固定式联轴节和可移式联轴节。固定式联轴节主要用于两轴要求严格对中并在工作中不发生相对位移的地方,结构一般较简单,容易制造,且两轴瞬时转速相同,主要有凸缘联轴节、套筒联轴节、夹壳联轴节等。普通的夹壳式联轴节在连接轴时,两轴的轴向距离很小,在拆卸任意一根轴的同时需要拆卸另外一根轴,这样使得拆装工序上很繁琐。特别是在联轴节两端的轴连接部位不易拆卸或需要较大的操作空间时,普通的联轴节无法满足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夹壳式联轴节,通过该联轴节可实现传矩及满足精度要求,并为上、下两轴独立拆卸提供足够的拆装空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夹壳式联轴节,包括上联轴节和下联轴节,上联轴节内侧通过上花键与上轴连接;下联轴节包括对称的两个夹壳式半联轴节,下联轴节内侧通过下花键与下轴连接。
进一步,如上所述的一种夹壳式联轴节,下联轴节的下端设有卡槽,卡槽中设有分半卡环,下花键设置在分半卡环的下方。
进一步,如上所述的一种夹壳式联轴节,上联轴节的下端通过法兰与下联轴节的上端连接。
再进一步,如上所述的一种夹壳式联轴节,所述的两个夹壳式半联轴节的上端为半圆柱形,下端为带有螺栓孔的平面板结构,两个夹壳式半联轴通过下螺栓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夹壳式联轴节为分半设计,上、下两轴可单独拆装,可以通过轴向加长设计为轴的拆卸提供足够的拆装空间,通过在联轴节上设置卡槽并配合卡环保证了上下联轴的传递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夹壳式联轴节的主体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夹壳式联轴节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夹壳式半联轴节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和图2分别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夹壳式联轴节的主体剖视图和侧视图,由图中可以看出,该联轴节包括上联轴节3和下联轴节两大部分,上联轴节3的内侧通过上花键2与上轴1连接,上联轴节的下端通过法兰与下联轴节的上端连接(通过上螺栓9使法兰连紧)。下联轴节为两分半的夹壳式联轴节,包括对称的夹壳式半联轴节4和夹壳式半联轴节8,图3示出了两个夹壳式半联轴节的结构示意图,由图中可以看出,夹壳式半联轴节4和夹壳式半联轴节8的上端为半圆柱形,下端为带有螺栓孔的平面板结构,两夹壳式半联轴节通过平面板结构,利用下螺栓10连接。在下联轴节的下端设有卡槽,卡槽中设有分半卡环5,下联轴节的内侧通过下花键6与下轴7连接,花键6设置在分半卡环5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夹壳式联轴节在使用时,下轴7经下花键6将动力传递至联轴节上,分半卡环5实现下轴7与联轴节的传递精度。半联轴节4、半联轴节8和上联轴节3经下螺栓10及上螺栓9组成联轴器的主体部分,联轴器与上轴1的传矩通过上花键2实现。在此结构中,当需要拆装上轴1或下轴7时,可拧开上螺栓9及下螺栓10而将两分半式联轴节卸下,如此,在轴向方向就能让出一定的空间。再对需要操作的轴进行拆装而不用动其他部分。
该联轴节在设计时,下联轴节可以进行轴向的加长设计,以便为轴的拆卸提供足够的操作空间。使用时利用花键来传递轴与联轴器间的转矩,通过在联轴节上开设特殊的卡槽并相配合的卡环来保证传递的精度。此结构可以实现传矩及满足精度要求,并为上、下两轴独立拆卸提供足够的拆装空间。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同等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024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变异高效大摆角等速传动轴总成
- 下一篇:交联型的形状记忆聚氨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