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轧辊与轴承端盖的连接方式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02327.6 | 申请日: | 2012-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555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发明(设计)人: | 揭兆允;黄建兵;武傲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桥联重工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31/02 | 分类号: | B21B31/02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事务所 32228 | 代理人: | 冯智文 |
地址: | 214187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轧辊 轴承 连接 方式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轧钢机,尤其是轧辊与轴承端盖的连接方式。
背景技术
轧辊是轧钢厂轧钢机上的重要零件,利用一对或一组轧辊滚动时产生的压力来轧碾钢材,轧辊是轧钢机中直接与轧件接触并使金属产生塑性变形的重要零件,也是消耗性零件,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经常更换,或者调整轧辊位置。
现有技术中,如图1所示,通常轧辊102的两端通过轴承101支撑固定,所述轧辊102端部开有多个螺纹孔,通过螺钉104穿过轴承端盖103固定于轧辊102上。实际使用过程中,当需要调节轧辊102位置,或者更换轧辊102时,需要停机,将轴承装置拆卸后然后更换轧辊102,经常拆卸螺钉104会导致轧辊105所开螺纹孔受到磨损,再次安装轧辊102时,轴承端盖103与轧辊102的连接会不可靠,不仅增加了零部件的使用成本,轧辊使用寿命短,还降低了整台轧钢机的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经常拆卸螺钉会损坏轧辊螺纹孔,轧辊使用寿命低等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安装方便的轧辊与轴承端盖的连接方式,从而安装与拆卸方便,提高了轧辊的使用寿命,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轧辊与轴承端盖的连接方式,轧辊的一端通过轴承支撑固定,所述轧辊的端部开有多个螺纹孔,轴承端盖通过双头螺柱连接于轧辊上,所述双头螺柱的第一螺纹端与轧辊所开螺纹孔连接,所述双头螺柱的第二螺纹端通过螺母旋紧于轴承端盖上。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
所述双头螺柱的一端设置有扁头结构;
所述双头螺柱的第一螺纹端与轧辊所开螺纹孔成过渡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通过双头螺柱连接轴承端盖与轧辊,安装与拆卸方便,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使用螺钉连接不可靠,经常拆卸易损坏轧辊螺纹孔的缺陷,延长了轧辊的使用寿命,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轧辊与轴承端盖的连接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双头螺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轧辊与轴承端盖的连接方式,轧辊102的两端通过轴承101支撑固定,轧辊102的端部开有四个螺纹孔,轴承端盖103通过双头螺柱4连接于轧辊102上,双头螺柱4的第一螺纹端401与轧辊102所开螺纹孔连接,并成过渡配合;双头螺柱4的第二螺纹端402通过螺母5旋紧于轴承端盖103上。见图3和图4,双头螺柱4的一端设置有扁头结构403,便于安装与拆卸时,装夹工具的夹紧。
实际使用过程中,安装时:先将轴承101固定于轧辊102上,将双头螺柱4的第一螺纹端401旋入于轧辊102所开螺纹孔内,然后盖上轴承端盖103,在双头螺柱4的第二螺纹端402上旋上垫片与螺母5,使其紧固连接;拆卸时:松开螺母5与垫片,拆卸轴承101后更换轧辊102即可。即方便的实现了轧辊的安装与拆卸,安装紧固牢靠,拆卸方便,拆卸时,双头螺柱4仍然留在轧辊102中,保护了轧辊102所开螺纹孔,不易磨损,延长了轧辊的使用寿命,提高了生产效率。
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桥联重工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无锡桥联重工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0232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