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涨紧机构中置可控覆土厚度的水稻育秧苗床半自动覆土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01124.5 | 申请日: | 2012-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186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陈荣明;迟立军;韩信;赵金满;罗有志;秦泗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荣明 |
主分类号: | A01C5/06 | 分类号: | A01C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4300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构 可控 厚度 水稻 育秧 苗床 半自动 覆土机 | ||
技术领域
一种水稻育秧用涨紧机构中置可控覆土厚度的水稻育秧苗床半自动覆土机。
背景技术
水稻育秧现在通行技术方式是在苗床上进行,稻种播撒到苗床上以后,需在稻种上均匀覆盖一层适当厚度的土壤。
为了实现在播撒稻种的苗床上均匀覆盖一层适当厚度的土壤,以前曾经有过名为“可控覆土厚度的水稻育秧苗床半自动覆土机半自动覆土机”的实用新型发明。
以前的“可控覆土厚度的水稻育秧苗床半自动覆土机半自动覆土机”实用新型发明,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半自动地解决苗床播种后的覆土操作,较之原始的人工覆土比较有效地降低操作者的劳动强度,但是仍旧存在涨紧机构与箱体机构相对位置设置不尽合理,调整涨紧机构时,会影响箱体机构挡土板的原设定姿态,造成覆土厚度及均匀度不能有效控制的不良后果,不能满足高品质水稻苗床育苗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改变涨紧机构与箱体机构相对位置的设置和变后驱动为前驱动的驱动方式,使得涨紧机构与箱体机构的位置相对独立,当对涨紧机构进行调整时,不会影响箱体机构挡土板的原设定姿态;前驱动运行方式,上行承土传送带处于绷紧状态,传送带上承载的土壤基本不发生抖动和震颤,使得覆土作业更容易操控,以保证覆土厚度及覆土均匀度在原始设置状态不变。
本实用新型由机架、动力机构、行走机构、传动机构、覆土机构、涨紧机构、箱体机构、左右护板、左右连接板、返回/停止控制系统组成,动力机构由蓄电池、电机组成,蓄电池设置在机架底梁后部的上方,电机设置在机架底梁的前部,与控制器软连接;行走机构配有两个行走轮和两个支撑轮,两个行走轮分别固定安装在主动轴的两端,两个支撑轮分别安装在左右连接板上;传动机构由链轮、链条和传送带组成,其中的一个链轮安装在电机轴上,另一个链轮安装在主动轴上,二者通过链条连接;左右护板通过螺钉固定在左右连接板上;返回和停止接近开关分别固定在左右连接板上,控制器安装在机架底梁后部的右侧上方,分别与蓄电池、电机、返回和停止接近开关连接;覆土机构由主动轮、主动轴、从动轮、从动轴和传送带组成,主动轮和从动轮分别通过主动轴和从动轴固定在左右连接板上,主动轮和从动轮通过传送带进行连接;涨紧机构由涨紧支架和调节螺钉组成,涨紧支架固定在左右连接板外侧,调节螺钉连接的一端与从动轴连接,另一端与涨紧支架连接;箱体机构由箱体和挡土板升降调节装置组成,挡板升降调节装置安装在箱体出土口的上方,箱体固定在左右连接板上;左右护板通过螺钉固定在左右连接板上;返回/停止控制系统由返回接近开关、停止接近开关、检测元件和控制器组成,返回和停止接近开关分别固定在左右连接板上,返回检测元件固定于滑道覆土长度的终点位置,停止检测元件固定于滑道覆土长度的起点位置,控制器安装在机架底梁后部的右侧下方,分别与蓄电池、电机、返回和停止接近开关进行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将覆土机置于苗床上方的滑道上,调整好需要的覆土速度,启动电源开关,覆土机在滑道上匀速向前运行,电机通过链条带动主动轮和传送带一起匀速转动,使箱体内的土壤经由传送带顺利输送到育秧苗床上。
覆土机前进到返回检测部件位置时,覆土机控制器接收到返回信号,覆土机停止前进,做复位式反向运行。覆土机后退时,棘轮机构发生作用,主动轮和传送带不跟随电机做反向转动,即机器在后退时停止覆土作业。当覆土机后退到停止检测部件位置时,覆土机控制器接收到停止信号,机器停止运行,覆土机一个往复工作周期结束。
在覆土过程中,控制器是整台机器的控制中心,涨紧机构是用来调整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的中心距,以保证主动轮、传送带和从动轮顺畅运转,不发生“打滑”现象。覆土机拨土量大小通过调整挡土板升降调节装置实现。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涨紧机构设置在本实用新型总体结构的中段两端位置,不与覆土机挡土板相接触,故而当对涨紧机构进行调整时,不会影响到原挡土板的姿态,从而可以保证覆土的设定厚度和均匀度。
由于本实用新型为前驱设置,传送带运行时,上承土带处于紧绷状态,承载的土壤不会产生颠簸和震颤,从而覆土更容易保证设定的厚度和均匀。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荣明,未经陈荣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0112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