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IC射频卡读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00831.2 | 申请日: | 2012-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539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发明(设计)人: | 李宗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正阳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7/00 | 分类号: | G06K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30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ic 射频卡 读写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IC射频卡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IC射频卡读写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IC卡的读写方式主要有两种:接触式和非接触式。接触式的IC卡通过机械触点从读写器获取电源和交换数据,ISO7816标准是目前国际上使用最广泛的接触式IC卡接口标准;非接触式IC卡通过射频感应天线从读写器获取能量和交换数据。
由于非接触式IC卡的技术发展较晚,前期发行使用的IC卡主要是接触式IC卡。虽然接触式I卡具有存储量大、性能稳定、安全性好、标准化程度高等优点。但是,这类卡的读写操作依赖于接触式的读写接口,该接口的触脚暴露在外,容易损坏和被污染,极易因接触不良而影响IC卡的正常工作。同时,接触式IC卡在使用时,必须把卡正确地插入到读写器的口槽才能完成数据交换,操作不方便并且操作速度慢,在需要大量读写卡的应用场合就影响工作效率,很不方便。因此,接触式IC卡在许多应用领域受到了限制。
IC卡的非接触式读写方式就完全避免和消除了接触式IC卡的上述应用缺点,非接触式IC卡在读写时无需任何接触、无方向要求,使用方便、快捷,卡无裸露的触脚,不易损坏,对环境的要求极为宽松,有着更广泛的应用前景。随着IC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非接触式IC卡很快就会因达到目前接触式IC卡的性能和安全水平,而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对于目前大量的接触式IC卡应用设备,要能够使用非接触式IC卡,按惯例必须加装或更换IC卡的读写设备。这对社会是一个很大的负担,同时这种更换的巨大费用,也会成为非接触式IC卡这一先进技术在实际中应用的一个巨大障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将接触式和非接触式IC卡的读写操作完成在一个设备里,且读写卡识别率高,不易出现将卡写坏或写错现象的IC射频卡读写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IC射频卡读写装置,包括中央处理模块、电源管理模块、接触式IC卡模块和非接触式IC卡模块,所述中央处理模块外围分别连有电源管理模块、接触式IC卡模块和非接触式IC卡模块,所述接触式IC卡模块通过光电隔离模块与中央处理模块连接,所述非接触IC卡模块还通过功率放大模块与无线收发模块连接,所述电源管理模块还分别与接触式IC卡模块、光电隔离模块、非接触式IC卡模块、功率放大模块和无线收发模块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中央处理模块还与声音提示模块和指示灯提示模块相连。
进一步,所述接触式IC卡模块包括接触式IC卡卡座和接触式IC卡。
进一步,所述非接触式IC卡模块包括射频电路单元、射频卡感应线圈和非接触式IC卡。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一台PC机上只安装一台IC卡读写装置,将接触式IC卡和非接触式IC卡读写操作过程结合在一个设备里,通过上位机然间的调用操作读写IC卡,从而改变以往的操作模式,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IC射频卡读写装置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IC射频卡读写装置,包括中央处理模块、电源管理模块、接触式IC卡模块和非接触式IC卡模块,所述中央处理模块外围分别连有电源管理模块、接触式IC卡模块和非接触式IC卡模块,所述接触式IC卡模块通过光电隔离模块与中央处理模块连接,所述非接触IC卡模块还通过功率放大模块与无线收发模块连接,所述电源管理模块还分别与接触式IC卡模块、光电隔离模块、非接触式IC卡模块、功率放大模块和无线收发模块相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中央处理模块还与声音提示模块和指示灯提示模块相连,所述接触式IC卡模块包括接触式IC卡卡座和接触式IC卡,所述非接触式IC卡模块包括射频电路单元、射频卡感应线圈和非接触式IC卡。
本实例的工作状态介绍:
为保证能够正常读写接触式和非接触式IC卡,中央处理模块采用中断方式,平时指示灯提示模块的指示灯一直闪烁,表示读写装置在寻卡。当读写装置与PC机连接时,PC机通讯接口会识别PC机的串口状态,并且读写装置的声音提示模块会发出提示音,表示读写装置与PC机连接正常。接触式IC卡卡座耐用性好,非常适合经常性读写接触式IC卡操作。非接触式IC卡操作识别率高,可操作距离为5厘米。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正阳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正阳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0083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内拉床机械式推料机构
- 下一篇:窥视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