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紫铜速接管件内置型上保持环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098552.7 | 申请日: | 2012-03-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844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 发明(设计)人: | 尤月敏;徐道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海县通达紫铜管件厂 |
| 主分类号: | F16L21/00 | 分类号: | F16L2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5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紫铜 接管 内置 保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路连接件。
背景技术
现在的管路连接件存在以下缺点:管件整体重量大,耗费材料大,生产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紫铜速接管件内置型上保持环结构,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的管路连接件存在的管件整体重量大,耗费材料大,生产成本高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紫铜速接管件内置型上保持环结构,由紫铜管体1、下保持环2、上保持环3、御管圈4、O型圈5、不锈钢卡簧6和垫片7;所述紫铜管体1两端自外向内有呈阶梯形的第一个型腔1-2和第二个型腔1-3;在第一个型腔1-2内侧设置有下保持环2,第一个型腔1-2外侧设置有上保持环3;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保持环3是环形结构,上保持环3外端有向内孔方向的环形沿3-2;御管圈4插入于上保持环3中,御管圈4端口处的凸沿卡在环形沿3-2中;
上保持环3内端的外表面有环形缺口3-1,下保持环2与上保持环3对接,下保持环2端部的边沿卡入于环形缺口3-1中,不锈钢卡簧6外边缘卡在环形缺口3-1与上保持环3之间。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整体管件产品重量轻;2、内置型结构使得紫铜体的第一个型腔外形尺寸减小,大大减小生产材料的投入;因此使得管件的生产成本更低,成品更加小巧。同规格,同类型的产品价格更具竞争力;3、使用寿命长,上保持环在紫铜速接管件内中可使用70年以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上保持环的主视图;
图3是上保持环的剖视图。
图中符号说明:紫铜管体1、收口沿1-1、第一个型腔1-2、第二个型腔1-3、下保持环2、上保持环3、环形缺口3-1、环形沿3-2、御管圈4、O型圈5、不锈钢卡簧6、内齿6-1、垫片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用最佳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紫铜速接管件内置型上保持环结构,由紫铜管体1、下保持环2、上保持环3、御管圈4、O型圈5、不锈钢卡簧6和垫片7;所述紫铜管体1两端自外向内有呈阶梯形的第一个型腔1-2和第二个型腔1-3;在第一个型腔1-2内侧设置有下保持环2,第一个型腔1-2外侧设置有上保持环3;
所述上保持环3是环形结构,上保持环3外端有向内孔方向的环形沿3-2;御管圈4插入于上保持环3中,御管圈4端口处的凸沿卡在环形沿3-2中;
上保持环3内端的外表面有环形缺口3-1,下保持环2与上保持环3对接,下保持环2端部的边沿卡入于环形缺口3-1中,不锈钢卡簧6外边缘卡在环形缺口3-1与上保持环3之间。
在第一个型腔1-2内设置有不锈钢卡簧6,不锈钢卡簧6边沿夹于下保持环2和上保持环3之间;不锈钢卡簧6的内边沿有内齿6-1;
两个御管圈4分别插入于紫铜管体1两端口内,御管圈4端部卡于不锈钢卡簧6的内齿6-1中。
本实用新型特点:1、把御管圈定位在保持环的内槽与不锈钢卡簧之间活动。2、与下保持环配合,把不锈钢卡簧固定这两个配件之间。
本实用新型安装方法:将已经压成一定形状的紫铜管体,在第二个型腔内先装上垫片,垫片上面装两个O-型圈,O-型圈与垫片正好与第二个型腔的高度一样,这样可以使得在第一个型腔按次序装下:下保持环、不锈钢卡簧、上保持环、御管圈后,用铆压机把紫铜管体的边延紧紧把上保持环锁住。这样就把各部件有机的装在紫铜管体的接口处。若紫铜管体有多个接口,就需要把这些部件分别在各个接口处装上后,一一铆接在紫铜管体上。
最后应说明的是: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海县通达紫铜管件厂,未经宁海县通达紫铜管件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9855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