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不翻不沉舱内可流水的游艇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98320.1 | 申请日: | 2012-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434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0 |
发明(设计)人: | 傅维瀛;傅明宇;傅清宇;傅华宇;傅裕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傅华宇 |
主分类号: | B63B35/73 | 分类号: | B63B35/73;B63B43/14;B60F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0045 辽宁省沈***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不翻不沉舱内可 流水 游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漂游用具,尤其涉及一种不翻、不沉、舱内可流水的游艇。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的游艇存在以下缺陷:在风浪较大的情况下,容易被打翻,造成溺水事故;艇体较重,一旦出现漏水,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即易沉没,人们必须依靠救生器材才能脱险;人们乘坐在艇内,身体不能浸入水中,在炎热的夏天,无法感受水中凉爽的乐趣;常住水滨又喜爱使用游艇娱乐的人因游艇进出水域,需要搬运,十分不便,感到非常苦恼。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不翻、不沉、舱内可流水的游艇,通过加大艇体的浮力,增强了艇体抗翻覆的能力和舱内有流水人体能浸入水中漂游,游艇进出水域方便的功能,为人们提供一种更加安全、舒适的游艇。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不翻、不沉、舱内可流水的游艇,包括艇体,所述艇体上设有平面翅、拱形翅、平衡物、手划水板及电动推进器,所述艇体的前端设有进水孔,所述艇体的后部设有电动推进器及排水孔,所述艇体的艇底外侧设有平衡物,在所述艇体的前后两端设有四个车轮,以及所述平面翅、拱形翅,旋转型手划水板设置于所述艇体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艇体是具有浮力的浮体,所述艇体的形状具体为梭形、半梭形、椭圆形、头部半圆的长条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艇体是由骨架、外壳、艇舷、艇底、平衡物构成;其中
所述骨架与所述外壳通过焊接和热熔构成一密封体;
所述骨架、所述艇舷、所述艇底均充填有固体发泡剂;
所述艇底上面设有不吸水软泡沫垫,以及所述艇底的外侧中央设有平衡物。
优选的,所述艇体前端上设有具有伸缩功能的桅杆,所述桅杆下端设有进水孔,所述艇体后端设有长方形艇舷,所述艇舷下设有排水孔,所述进水孔与所述排水孔均为具有调节水流进出和流速的结构。
优选的,所述平面翅由翅状平面骨架、外罩与圆锥形结构的浮筒构成;
所述平面翅的骨架与所述浮筒内填充有固体发泡剂;
所述平面翅的骨架与所述艇体上部两侧的艇舷通过套管连接。
优选的,所述平面翅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在所述艇体的两侧平面翅的中部下方分别连接一个圆锥形浮筒;
所述平面翅的两端设有外罩;
所述平面翅的骨架中间设有横管,所述横管上设有多个套管,在所述套管内插入遮阳棚或拱形翅。
优选的,所述拱形翅为浮力物;
所述拱形翅是由拱形骨架、不吸水泡沫板、以及软、硬体拉手构成。
优选的,所述不吸水泡沫板的外面设有外罩,所述外罩固定于所述拱型骨架的外侧;
所述软、硬体拉手安装于所述拱型骨架内侧。
优选的,所述拱形骨架与所述艇体为一体式结构,或者
制成能合、能开的两片式拱形翅,在所述拱形骨架上端设有坚固的扣卡,所述拱形翅骨架下端插入艇舷或所述平面翅骨架横管的套管内。
优选的,在所述艇体两侧分别设有相对应的至少两组带叶片的车轮,通过所述电动推进器驱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加大艇体了自身的浮力,使艇体的每个部件都具有漂浮能力;在艇体两侧,安装具有抗翻覆力的漂浮物,减轻大风大浪的颠覆力;艇底安装能自动调整平衡的平衡物;在艇体的前后设置可控性的进水孔与排水孔;艇内的娱乐、健身及其他辅助设施,尽可能采用具有漂浮力的材料;必要时为了水陆两用,可在艇体左右两侧,前后增设四个带叶片的大型轻便车轮,通过安装在艇体上的电机带动车轮转动。
另一方面,增加的艇内的娱乐、健身及其他辅助设施,包括:活动遮阳棚、背部、脚心按摩器、磁性休闲娱乐桌、离水吊床、电池衣物箱、防污桶等部分,还包括大中小不同形状,供人们在不同水域如海滨、内陆江湖、峡谷,进行休闲娱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艇体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平面翅与拱形翅相结合的艇体立体结构后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两片式拱形翅艇体的立体结构侧视图;
图号说明:
1、艇体 2、桅杆 3、脚心按摩器 4、圆锥形浮筒
5、平面翅骨架 6、平面翅骨架横管 7、带插座的套管
8、手划水板 9、电动推进器 10、艇舷
11、电池及衣物箱 12、背部按摩器 13、套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傅华宇,未经傅华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983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快漂服
- 下一篇:一种改进的电动自行车电池盒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