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腔管吸痰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97758.8 | 申请日: | 2012-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597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陆泽润;王微龙;邹勇;陈雯;姚玲;李雪梅;朱德其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恒瑞制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25/10 | 分类号: | A61M25/10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地址: | 61004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腔管吸痰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具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多腔管吸痰器。
背景技术
吸痰器常用于清除病患呼吸道中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的畅通,现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疗过程中,但是由于人体呼吸道和消化道共同经过咽喉,在插管时不易分辨吸痰器进入的是呼吸道还是消化道,就算是医疗人员自行操作,亦无法自行控制吸痰器内的负压,在吸痰过程中,痰液容易外泄,造成交叉感染,吸痰器上无刻度,使用过程中,无法确切地知道插入的深度,存在一定的医疗隐患,且目前常采用单腔管吸痰器,单腔管吸痰器在遇到患者痰的粘结稠度较大,吸痰过程较难时,需要首先用空针注入生理盐水或化痰溶剂,注入完成后再行吸痰,这样需要经历两个操作过程,所需的时间较长,病患痛苦缓解速度较慢,确保在第一时间抢救患者生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多腔管吸痰器,采用多腔管结构,克服了传统的单腔管吸痰时间过长等缺点,在吸痰的同时注入化痰药物,将两个步骤合二为一,缩短了吸痰时间,使患者在最快时间内缓解并摆脱痛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多腔管吸痰器,它包括至少一个主腔管、一个或多个副腔管,主、副腔管的前端合为一体并连接有吸痰头,主、副腔管的末端相对独立,主腔管的末端连接有负压吸引器,副腔管的末端连接有注射器接口,主腔管上位于吸痰头与负压吸引器之间的部位上依次设有膨大囊、调节器,膨大囊内设漂浮器;所述的主、副腔管中的任意一个或任意两个上设有刻度;所述的吸痰头上开有一个或多个吸痰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腔管吸痰器,采用多腔管结构,克服了传统的单腔管吸痰时间过长等缺点,在吸痰的同时注入化痰药物,将两个步骤合二为一,缩短了吸痰时间,使患者在最快时间内缓解并摆脱痛苦,确保在第一时间抢救患者生命;
(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腔管吸痰器,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观察漂浮器的情况便可知道插入的是呼吸道还是消化道,通过调节器,控制吸痰器内的负压,吸痰器上设有刻度,使用过程中,能确切地知道插入的深度,将医疗隐患降到最低,甚至消除医疗隐患,在吸痰过程中,确保痰液无外泄,避免交叉感染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腔管,2-副腔管,3-吸痰头,4-负压吸引器,5-注射器接口,6-膨大囊,7-调节器,8-漂浮器,9-吸痰孔,10-刻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所示,一种多腔管吸痰器,它包括至少一个主腔管1、一个或多个副腔管2,主、副腔管的前端合为一体并连接有吸痰头3,主、副腔管的末端相对独立,主腔管1的末端连接有负压吸引器4,副腔管2的末端连接有注射器接口5,主腔管1上位于吸痰头3与负压吸引器4之间的部位上依次设有膨大囊6、调节器7,膨大囊6内设漂浮器8;所述的主、副腔管中的任意一个或任意两个上设有刻度10;所述的吸痰头3上开有一个或多个吸痰孔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恒瑞制药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恒瑞制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9775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