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避免放电的隔离开关动触头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96633.3 | 申请日: | 2012-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736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胡晟磊;金春峰;陶义强;陈国庆;左文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电力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9/30 | 分类号: | H01H9/3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和万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0 | 代理人: | 张民华 |
地址: | 20012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避免 放电 隔离 开关 动触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关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动触头。
背景技术
隔离开关是高压开关电器中使用最多的一种电器,在电路中起到隔离作用的隔离开关其本身的工作原理及结构比较简单,但是由于其使用率频繁,工作可靠性要求高,对变电站、电厂的安全运行起着较大的影响。其中,SSBII(AM)-525型隔离开关目前正被一些交直流变电站广泛使用,这类隔离开关的动触头没有灭弧能力,这使得动触头与静触头在分闸过程中容易产生电弧灼伤,会对动触头形成一定的磨损,降低动触头的使用寿命,对电力运行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避免放电的隔离开关动触头,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可避免放电的隔离开关动触头,包括一动触头装置,所述动触头装置包括一动触头、一位于所述动触头接触端的均压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均压环上设有一引弧棒,所述引弧棒通过所述均压环连接所述动触头。
本实用新型的引弧棒在隔离开关开闸时,可将所述动触头与静触头之间电弧放电产生的电能引导至所述引弧棒上,所述引弧棒代替所述动触头承受放电时的高压电,保护所述动触头免受电弧放电的高温灼伤。
所述引弧棒包括一圆弧状主体、两个连接构件,所述圆弧状主体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连接构件,所述圆弧状主体通过所述连接构件可拆卸连接所述均压环。所述引弧棒利用所述连接构件与所述均匀环可拆卸连接,当所述动触 头装置与所述静触头连接时,所述引弧棒并不作用,但当所述动触头装置与所述静触头分开的瞬间,所述引弧棒仍与所述静触头保持连接,并将所述动触头残留的电能被引导至其自身上,在所述引弧棒与所述静触头彻底分开后,由所述引弧棒代替所述动触头释放残留电能、放热。
所述均压环包括两个圆环部件,位于所述均压环上方的圆环部件为上圆环,位于所述均压环下方的圆环部件为下圆环,所述下圆环为一环状圆管。
所述圆弧状主体位于所述均压环下方,所述圆弧状主体的半径大于等于所述下圆环的半径。以便所述静触头与动触头装置分开时,所述圆弧状主体与所述静触头接触。
所述连接构件包括一连接杆件、一连接环,所述连接杆件连接所述连接环,所述连接环的横截面呈圆弧形,所述圆弧形的圆心角大于180°,所述圆弧形的半径等于所述下圆环的圆管半径。以便连结构件更加稳固的与所述均压环连接,避免所述引弧棒在运动中脱离。
与所述圆弧状主体左端连接的连接构件为左连接构件,与所述圆弧状主体右端连接的连接构件为右连接构件。
所述左连接构件的连接杆件连接所述圆弧状主体,所述左连接构件的连接环向所述圆弧状主体内侧弯曲;所述右连接构件的连接杆件连接所述圆弧状主体,所述右连接构件的连接环向所述圆弧状主体外侧弯曲。
所述左连接构件的圆心与所述右连接构件的圆心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所述引弧棒采用银钨合金材质制成的引弧棒。
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廉,在静触头与动触头分开时产生的电弧放电,可由引弧棒代替动触头承受,有效保护了动触头免受灼伤而造成的磨损,提高动触头的实际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引弧棒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图2,一种可避免放电的隔离开关动触头,包括一动触头装置,动触头装置包括一动触头、一位于动触头接触端的均压环3,均压环3上设有一引弧棒1,引弧棒1通过均压环3连接动触头。本实用新型的引弧棒1在隔离开关开闸时,可将动触头与静触头之间电弧放电产生的电能引导至引弧棒1上,引弧棒1代替动触头承受放电时的高压电,保护动触头免受电弧放电的高温灼伤。
引弧棒1包括一圆弧状主体11、两个连接构件,圆弧状主体11两端分别连接连接构件,圆弧状主体11通过连接构件可拆卸连接均压环3。引弧棒1利用连接构件与均匀环可拆卸连接,当动触头装置与静触头连接时,引弧棒1并不作用,但当动触头装置与静触头分开的瞬间,引弧棒1仍与静触头保持连接,并将动触头残留的电能被引导至其自身上,在引弧棒1与静触头彻底分开后,由引弧棒1代替动触头释放残留电能、放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电力公司,未经上海市电力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9663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