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心矩形引流连接盘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095195.9 | 申请日: | 2012-03-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901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 发明(设计)人: | 刘尧;朱天钢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阳市汇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M27/00 | 分类号: | A61M27/00 |
| 代理公司: | 郑州红元帅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7 | 代理人: | 庄振乾 |
| 地址: | 473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矩形 引流 连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心矩形引流连接盘。
背景技术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用于治疗创面的一项新技术,它利用生物半透性膜使开放创面封闭,使用专用负压机产生一定的负压,通过引流管和敷料作用于清理后的创面。现有负压引流技术虽然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对良好治疗环境,而大部分使用负压引流敷料的创面皆为大面积伤口,负压引流海面都是长方形的,但是市场中销售的负压引流连接吸盘皆为圆形,如公开号201516230U公开了一种创伤引流连接吸盘,仅有一个圆形的连接吸盘与长方形海绵进行配合,存在着吸盘与海绵不匹配,致使距离圆心较远的海绵面(边角处)不能均匀的接受负压引力,不能对创伤分泌物的有效全面均衡地吸附,影响治疗的效果,不能适应大面积伤口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充分与海绵配合,负压区为整个海面,引流效果好,适于大面积引流使用的双心矩形引流连接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该双心矩形引流连接盘,具有连接盘,所述连接盘的盘面上设有引流槽,连接盘的背面连接有与引流槽相连通的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盘为2个矩形连接盘,该2个矩形连接盘设置在一块海绵面内,两个矩形连接盘的引流槽相连通,所述矩形连接盘连接的引流管采用插接的方式分别连接在总引流管上。
所述引流槽为多个大小不同矩形的沟槽,所述小矩形沟槽嵌套在大矩形沟槽内,放射状分布的连通沟槽连接各个矩形沟槽。
所述引流管上设有注药管。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该连接盘具有2个矩形的连接盘,2个矩形连接盘内置于长方形的海绵中,刚好与长方形海绵匹配,在使用中两个矩形连接盘同时作用,使负压引力能够均匀分布在整个海绵体内。连接盘盘面上的引流槽为多个大小不同矩形的沟槽,所述小矩形沟槽嵌套在大矩形沟槽内,放射状的连通沟槽连接各个矩形沟槽,实现全方位的负压吸附,吸附顺畅,引流区的渗出物以及坏死组织被及时清除,使引流区实现零聚集,防止感染扩散及毒素重吸收。由于全方位的负压引流,使创面血管内的血流增加,显著促进新生血管及肉芽组织的再生,充分引流、减轻水肿、减少污染、抑制细菌生长,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所述引流管上设有注药管,使用时将药液注射至引流管内,药液通过引流槽均匀分布与海绵上,从而很好的渗透到创面皮肤内,能够直接加快创面愈合。无需拆下敷料等,换药方便,费时费力,并且减少更换敷料的次数,减轻了病人的痛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的双心矩形引流连接盘,具有两个连接盘1、7,所述连接盘1、7为矩形,并排设置在海绵体内,连接盘1、7背面分别设有引流管2、6,引流管2、6采用插接的方式分别连接在总引流管5上。所述连接盘1、7的盘面上设有引流槽,两个矩形连接盘的引流槽相连通,所述引流槽为多个大小不同的矩形沟槽8,其中小矩形沟槽嵌套在大矩形沟槽内,放射状分布的连通沟槽9连接各个矩形沟槽8,与连通沟槽9连通有设在连接盘的中心的中心孔10,中心孔10分别通过引流管2、6与总引流管5连接,在负压引流的吸力下,各矩形沟槽8内的渗出物以及坏死组织通过连通沟槽9、吸至引流管2、6中,再由总引流管5排出。所述引流管2、6上设有注药管3、4,方便加注药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阳市汇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南阳市汇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9519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石油化工设备的防火包
- 下一篇:一种非吸入便携式肢体局部柔性氧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