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分装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94796.8 | 申请日: | 2012-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592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李佼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佼健 |
主分类号: | A61J1/00 | 分类号: | A61J1/00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9 | 代理人: | 汤茂盛 |
地址: | 230061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装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药及保健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利式分装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繁忙的事务、迅速的变化和激烈的竞争使越来越多的现代人因为缺乏这样那样的元素而形成“亚健康”状态:例如有些人缺乏维生素A,眼睛怕光,易脱发;铁质的缺失者易患缺铁性贫血……,与此同时,另一种人却因为长期服用各种药品而产生了依赖症,于是出现了“药盒族”——相对于传统的药物包装,很多年轻白领及长期患病者,更愿意每天随身携带分药盒,里面装有各类营养保健药以及常用OTC药等,吃药对他们而言已成了每天的必修课。现有的分药盒多为拥有一个或多个药格,方便服药者把要吃的药按剂量或种类放入相应药格中存储,以便于携带及按时吃药。其固然相对传统的单种药物包装更为方便,然而却依然存在较多缺陷:一方面,结构复杂,现有分药盒多为一次存放多种药物而使用,体积较大,为保证各药物间不至弄混及串用,其内部架构更是需专门设计,制作成本较高;另一方面,分药盒的药物取出口一直是其分药盒设计的重点之一,现有分药盒的药物取出口仍多为分体式设计,使用时盒盖易于丢失,同时密封性较差,往往导致非取用状态下的药物外泄或挥发,如何能在其内装药物满足随时开启取用的前提下确保药物在非取用状态下的正常存放,一直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迫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分装装置,其可在在其内装药物满足随时取用的前提下确保药物在非取用状态下的正常密封及存放。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分装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容纳存放药物的容纳腔,壳体上对应各容纳腔开设有连通其腔内的用于存取药物的存取药口,其取药口呈门扉状铰接于壳体上且两者间构成卡嵌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壳体与取药口间构成铰接式设计,杜绝了分体式取药口所带来的易于丢失问题,配合上两者间的卡嵌配合,不但更能便于使用者随时取用,同时也保证了分装装置本身在非取用状态下的正常密封及存放,结构简单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非取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药物取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下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上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分装装置,包括壳体10,所述壳体10内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容纳存放药物的容纳腔,壳体10上对应各容纳腔开设有连通其腔内的用于存取药物的存取药口,其取药口呈门扉状铰接于壳体10上且两者间构成卡嵌配合,具体结构如图1-2所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如图1-2所示,所述壳体10外形呈扁平式长方体状,其一侧板面的边角处设有翻折线21,所述边角可沿其翻折线21翻动并构成三角状取药盖20。这样,其翻折线21的结构既保证了可构成取药盖20的铰接边并以将其固定铰接于壳体10上,此时其取药盖20的翻动动作即构成取药口本身的启闭动作,同时相对普通的金属或塑料铰接合页而言,更能确保其整个分装装置在非取用状态下能够具有优良的密封性能,实际制作时其具体形状可为多种,如直接在壳体10上的需设置翻折线21处沿其线长挖出V型槽或直接在注塑成型时一体导出均可,此处就不再一一赘述;其壳体10的扁平式形状则更利于保证其整体体积的小型化,从而便于随身携带;同时,其设置于壳体10边角处的取药盖20一方面保证了使用者在进行开启操作时更能方便找到施力点,方便其快速启闭,另一方面,在使用者取用药物时,打开取药盖20,再倾斜壳体10,使其内装药物自然滑落于该边角处即可实现取药操作,使用方便快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佼健,未经李佼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9479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