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采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测定牛乳中乳糖含量的装置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20094104.X 申请日: 2012-03-14
公开(公告)号: CN202486092U 公开(公告)日: 2012-10-10
发明(设计)人: 蒋珍菊;林芳栋;余建华;陈培训 申请(专利权)人: 西华大学
主分类号: G01N27/26 分类号: G01N27/26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610039 ***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采用 电化学 生物 传感器 测定 牛乳 乳糖 含量 装置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实用新型涉及乳品质量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采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测定牛乳中乳糖含量的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目前的乳业与乳制品加工业的产品质量和卫生状况不容乐观。乳中掺假、疫情控制、卫生管理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使乳类食品安全性存在重大隐患。由于缺乏有效的控制和检测技术,乳制品质量安全事件屡屡发生,空壳奶粉、回收奶、形形色色的乳制品掺假事件的发生,严重损害了消费者对于乳制品安全的信任,大大的削弱了市场需求。因此,为了保证乳制品的质量,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检测方法。

目前我国检测乳制品中乳糖的标准方法有GB/T5413.5-2010《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乳糖、蔗糖和总糖的测定》以及SN/T 0871-2000《进出口乳及乳制品中乳糖的测定方法》。GB/T 5413.5-2010方法中规定了两种针对乳糖的测定方法:高压液相色谱法和莱因-埃农氏法,SN/T 0871-2000采用分光光度法直接测定乳粉中乳糖的含量。莱因-埃农氏法与分光光度法,一次只能测定小批量的样品,不适合多个样品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也只能检测出牛奶中是否掺假或掺杂,如果想要确定掺假、掺杂物质,还是需要联用质谱或者是用试剂盒等化学方法来确定具体掺假、掺杂物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采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测定牛乳中乳糖含量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采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测定牛乳中乳糖含量的装置,包括:铂电极和玻碳电极、与铂电极和玻碳电极连接的测量两极之间微电流的微电流测定仪、用于盛装待测样品的样品杯和为微电流测定仪提供电源的恒电位仪。

该装置应用于低乳糖牛乳生产过程中乳糖的测定,同时可进行多个样品测定。

附图说明

图1为实验装置示意图(1铂电极;2玻碳电极;3微电流测定仪);

图2为标准曲线;

图3为恒电位仪电路原理图;

图4微电流测定仪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1)酶的固定方法

在仪器中测定乳糖浓度变化是因为随着葡萄糖氧化酶(GOD)和β-半乳糖苷酶的活性来测定乳糖浓度的的双酶生物传感器,本仪器采用壳聚糖交联戊二醛来固定酶,具有均一稳定性,受外界影响因素小。

将适量的混合液A(混合液A:取2.5μL的葡萄糖氧化酶GOD,2.5mgBSA和5μL甘油,40μL pH为7.5的磷酸盐缓冲液混匀。)沉积(将玻碳电极浸泡在混合液A中30min即可)于玻碳电极的探头部位后将该电极(图1中两电极1为铂电极,电极2为玻碳电极)置于戊二醛蒸汽中放置1h,使其与酶和壳聚糖形成网状物。之后,取等量的混合液B(混合液B:取2.5μL的β-半乳糖苷酶,2.5mg壳聚糖和5μL甘油,40μL pH为7.5的磷酸盐缓冲液(PBS)混匀。)沉积(将玻碳电极浸泡在混合液B中30min即可)于玻碳电极的探头部位并将传感器置于戊二醛蒸汽中放置1h,使其与酶和壳聚糖形成网状物。为了排除葡萄糖的干扰,将适量的混合液A沉积(将铂电极浸泡在混合液A中30min即可)于铂电极的探头部位并将传感器置于戊二醛蒸汽中放置1h,使其与酶和壳聚糖形成网状物。

(2)突变电压的确定

取pH值为7.5的磷酸盐缓冲液置于电解池中,放入已固定好酶的玻碳电极及铂电极,接通电源,再取pH值为7.5磷酸盐缓冲液、乳糖标准液置于电解池中,放入已固定好酶的玻碳电极及铂电极,接通电源,调节电压为0.1-2.0V,待输出电流稳定后,记录对应的电流值,得出突变电压为1.2V。

(3)测定电流条件实验

在突变电压确定的情况下,选取反应温度、酶固定量、pH值3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单因素试验设计。根据单因素的水平条件,测定突变电压。并在在单因素试验结果基础上,设计正交试验。

根据单因素的水平条件,测定突变电压。并在在单因素试验结果基础上,设计正交试验,实验结果见表1。

表1正交试验设计方案及结果

表2直观分析

A2B2C2=2.781+1.130+0.011+0.054=3.976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华大学,未经西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9410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