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环保调光窗帘架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94102.0 | 申请日: | 2012-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987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钟经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联合大学 |
主分类号: | A47H5/08 | 分类号: | A47H5/08;A47H2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月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94 | 代理人: | 王振华 |
地址: | 10010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保 调光 窗帘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低视力人群学习辅具技术领域,主要用于低视力人群在阅读书籍时日光强度的调整,可以在节约电光源的条件下方便的阅读和书写,具体是涉及一种帮助低视力人阅读的一种环保调光窗帘架。
背景技术
现有的窗帘开闭基本上是单一水平开合、或上下拉升的形式,对射入窗内的光线角度、射入光线的面积和强度不能自由调节,对于低视力人士来讲使用此种窗帘在光照下阅读会有很大的不便。阳光全部进入,光线会太强而眩目,完全阻挡,光线太暗,即使在白天的情况下,读书时也需打开电灯等照明器具而浪费能源。由于低视力人士特殊的视力状况,在阅读书籍时对光线有特殊的要求,既不能太亮,也不能太暗,而且对光线的角度也有特殊需求。因此常规结构的窗帘没有照顾到低视力人群,不能满足这一人群的特殊需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能方便地调节阳光射入角度和强度窗帘,它主要用于低视力人群在阅读书籍时日光强度的调整,可以在节约电光源的条件下方便地阅读和书写,既能防止眼睛疲劳,又能提高阅读和写速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环保调光窗帘架由框架和遮挡物组成,框架包括窗帘杆、吊绳、拉线、挡圈。窗帘杆的两端装分别有连轴齿轮,吊绳选用可弯曲的金属丝。
遮挡物包括三组结构相同的挡帘组合,分别是上挡帘,上挡帘齿轮组,上挡帘拉线;中挡帘,中挡帘齿轮组,中挡帘拉线;下挡帘,下挡齿轮组,下挡帘拉线。三组齿轮与窗帘杆固定式同轴安装,通过三个拉线分别拉动上、中、下三组挡帘,挡帘使用避光、可折叠的材料,使遮挡物具有可伸缩功能。
由于本实用新型由框架和遮挡物两部分组成,吊绳的拉伸与上、中、下三组挡帘的操作互不干扰,通过上、中、下三组挡帘的遮挡位置及面积的变化,实现在阅读书籍时日光角度和强度的调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示意图。
图中:1.窗帘杆,2.吊绳,3.连轴齿轮,4.拉线,5.上挡帘,6中挡帘,7.下挡帘,8.挡圈,51.上挡帘齿轮组,61.中挡帘齿轮组.71,下挡帘齿轮组,52.上挡帘拉线,62.中挡帘拉线.72.下挡帘拉线。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中
A.上遮挡例 B.下遮挡例 C.上、下遮挡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由框架和遮挡物两部分组成,框架包括窗帘杆1、吊绳2、拉线4、连轴齿轮3、挡圈8。窗帘杆1的两端装有连轴齿轮3,两个轴的分别固定在窗帘架的两端上,三组遮挡物通过吊绳2安装在窗帘杆1上。遮挡物包括三组结构相同的挡帘组合,分别是上挡帘5,上挡帘齿轮组51,上挡帘拉线52;中挡帘6,中挡帘齿轮组61,中挡帘拉线62;下挡帘7,下挡帘齿轮组71,下挡帘拉线72。三组齿轮组与窗帘杆1采用固定式安装,可分别拉动上、中、下三组挡帘。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遮挡物的三组相同结构的挡帘组合,每组有挡帘、挡帘拉线、挡帘拉线三部分;挡帘使用避光、可折叠的材料,挡帘的两边装有多个套环,套环穿于吊绳中,挡帘拉线的一端固定在挡帘的下端,另一端通过窗帘杆中间位置的挡帘齿轮组垂下,由于控制挡帘上下移动的是挡帘齿轮组,这样在使用中遮挡物的三组相同结构的挡帘的伸缩与窗帘的吊绳的拉伸互不干扰。
图2-A为实施例之一:上、下遮挡。即上挡帘5,中挡帘6,经,上挡帘拉线52,中挡帘拉线62上拉;下挡帘7经下挡帘拉线72下拉,形成上、下遮挡。
图2-B为实施例之二:上遮挡。即上挡帘5,中挡帘6,下挡帘7经上挡帘拉线52、中挡帘拉线62、下挡帘拉线7上拉,形成上遮挡。
图2-C为实施例之三:下遮挡。即上挡帘5,中挡帘6,下挡帘7经上挡帘拉线52,中挡帘拉线62,下挡帘拉线7下拉,形成下遮挡。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设计了一种适用于视障人、普通人共用的一种新的环保型的调光窗帘架,方便了视障人群,同时节能环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联合大学,未经北京联合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941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