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密闭炉煤气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93638.0 | 申请日: | 2012-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822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超;王柏平;刘宏智;王丕华;刘家鼎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宏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K1/02 | 分类号: | C10K1/02;C04B2/10;F27D17/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文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1100 | 代理人: | 李中群 |
地址: | 710054 陕西省西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闭 煤气 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矿物冶炼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密闭电石炉或密闭矿热炉的密闭炉煤气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矿热炉冶炼过程中,通常的煤气干法处理总体工艺是:密闭炉(密闭电石炉或密闭矿热炉)内炉料采用还原反应后产生的500℃~800℃的一氧化碳气体——俗称高温荒煤气——从炉内经烟筒、煤气管道进入沉降罐,期间较大颗粒粉尘沉降后进入两级间接水冷器,高温荒煤气温度被降至180℃左右再进入煤气除尘器,从煤气除尘器出来的净煤气再由煤气鼓风机压入喷雾水冷器降温和脱水,之后使降至常温的煤气进入煤气总管,经煤气柜稳压后,最终再由煤气增压机送至各用户(回转石灰窑或蓝碳烘干窑)作燃料。具体实施中,现有技术存在着设备结构繁琐、工艺流程较为复杂、造价高、难操作、不能利用高温荒煤气的潜热且除尘器中的布袋也易被烧损等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工艺流程简单化、造价低、易操作、能利用高温荒煤气的潜热的密闭炉煤气处理装置。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而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的:该密闭炉煤气处理装置包括沉降罐和石灰窑,沉降罐输入端经烟筒和煤气管道通接至密闭电石炉或密闭矿热炉内,其特征在于沉降罐的输出端依次经散热管、煤气管、伸缩管、煤气风机和伸缩管后,由石灰窑的烧嘴通入石灰窑。实际工作中,密闭炉内的高温荒煤气经过粗沉降处理后,直接送入回转石灰窑充当燃料,这样既充分利用了高温荒煤气的潜热,又解决了不烧损干法煤气除尘器中的布袋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还在于:由煤气风机引出两路输出口,其一个输出口通过伸缩管后由石灰窑的烧嘴通入石灰窑,另一个输出口通过伸缩管通至一个放散烟囱的输入口端,在两根伸缩管间均装有切断阀。当回转石灰窑出现故障或检修时,多余的煤气可以从放散烟囱向外排放。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一、该密闭炉煤气处理装置中不需要水冷器或风冷器,也不需要煤气除尘器,这样使装置的结构和工艺流程均得以简化,造价低、易于操作和推广应用;
二、该密闭炉煤气处理装置能最大程度地利用高温荒煤气的潜热,使煤气的热能得到有效提高,同时又解决了不烧损干法煤气除尘器中的布袋的问题;
三、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易于维护保养,故障率低。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是该密闭炉煤气处理装置的侧视向工作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视向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的名称分别是:1-泄爆阀,2-沉降罐,3-散热管,4-泄爆阀,5-切断阀,6-双层锁风阀,7-管道支架,8-煤气管,9-管道支架,10-泄爆阀,11-伸缩管,12-煤气风机,13-放散烟囱,14-切断阀,15-伸缩管,16-烧嘴,17-(回转式)石灰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内容做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际应用结构并不仅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参见附图,该密闭炉煤气处理装置中的沉降罐2由泄爆阀1、罐体、切断阀5、卸灰阀、支架等组成,含粉尘的高温荒煤气在沉降罐2内被大部分粉尘沉降下来。沉降罐2输入端经烟筒和煤气管道通接至密闭电石炉或密闭矿热炉内,其输出端则依次经散热管3、煤气管8、伸缩管11、煤气风机12和伸缩管15后由回转式石灰窑17的烧嘴16通入石灰窑17。煤气风机12的作用是将高温荒煤气从沉降罐引出并送至回转石灰窑的烧嘴。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结构中,由煤气风机12引出两路输出口,其一个输出口通过伸缩管15后由石灰窑17的烧嘴16通入石灰窑17,另一个输出口通过伸缩管通至放散烟囱13的输入口端,在通入石灰窑17和通入放散烟囱13的两根伸缩管间都装有一个切断阀14。工作中通过对不同切断阀的开闭控制来调节煤气的走向。正常工作情况时,将通入石灰窑17的伸缩管开通,切断通入放散烟囱13的伸缩管的气路,使高温荒煤气通入石灰窑17;当回转式石灰窑17出现故障或检修时,关断通入石灰窑17的伸缩管,打开通入放散烟囱13的伸缩管,则多余的煤气可以从放散烟囱13向外排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宏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陕西宏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9363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建筑幕墙用LED反光板
- 下一篇:微型多用途消防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