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鱼类内脏防污染采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92835.0 | 申请日: | 2012-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714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李绍戊;王荻;卢彤岩;刘红柏;徐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1/02 | 分类号: | G01N1/0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毕志铭 |
地址: | 15007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鱼类 内脏 污染 采样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污染采样装置。
背景技术
鱼类疾病检测样品应该保持高度的原始性,检测样品被污染将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现有的鱼类内脏采样管在采样时需要使用剪刀等工具,由于使用一把剪刀采集多个鱼类内脏,剪刀消毒不及时,造成检测样品交叉污染,从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的鱼类内脏采样管在采样时需要使用剪刀等工具,造成检测样品交叉污染,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鱼类内脏防污染采样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的鱼类内脏防污染采样装置包括采样管、管盖,所述管盖盖在采样管的管口处,所述采样装置还包括抽拉杆、圆柱体、刺针和刀片,采样管管底上开有中心通孔,所述圆柱体位于采样管内,抽拉杆的一端穿过中心通孔与圆柱体的一端固接,所述刺针和刀片均固装在圆柱体的另一端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采样装置在采样时通过抽拉杆将圆柱体、刺针和刀片推到采样管口外,通过圆柱体、刺针和刀片进行采样后,将推拉杆拉回使采集的样品保存在采样管内,本实用新型实现了采集、储存样品为一体,与现有的鱼类内脏采样管相比,避免了采样器材与样品的接触,从而避免了样品交叉污染,大大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采样装置的主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鱼类内脏防污染采样装置包括采样管1、管盖2,所述管盖2盖在采样管1的管口处,所述采样装置还包括抽拉杆3、圆柱体4、刺针5和刀片6,采样管1管底上开有中心通孔1-1,所述圆柱体4位于采样管1内,抽拉杆3的一端穿过中心通孔1-1与圆柱体4的一端固接,所述刺针5和刀片6均固装在圆柱体4的另一端上。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所述圆柱体4的外表面上加工有螺纹。如此设计,可以方便将样品缠绕在圆柱体4的外表面上。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所述采样装置还包括密封胶圈7,所述密封胶圈7安装在采样管的中心通孔1-1处。如此设计,起到密封作用,保证采样管1内外环境隔离,防污染效果好。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工作过程:
实地采样时,将管盖2打开,推动抽拉杆3将圆柱体4伸出采样管1口外,用刀片6切割采样组织,用刺针5挑起组织块,或者用侧面螺旋片状物缠裹住鱼类内脏等软组织样品后,将抽拉杆3拉回,即将采集的样品收集在采样管1内,然将管盖2后盖在采样管1口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928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语音播报功能的电表
- 下一篇:一种加速度测试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