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92391.0 | 申请日: | 2012-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957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7 |
发明(设计)人: | 毛振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毛振刚 |
主分类号: | H02J3/38 | 分类号: | H02J3/38;H02N6/00;H02J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070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 并网发电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电系统领域,尤其是一种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尽管寻找新能源的工作已经有相当的历史了,但是随着人类对能源需求的日益增加,地球上化石能源的储量正日趋枯竭,世界性的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已经迫使人们更加努力的寻找和开发新能源。在寻找和开发新能源的过程中,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和各种绿色能源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必须采取的措施,光伏发电就是其中之一,虽然光伏发电的实际应用存在着种种的局限,但是随着光伏发电成本的降低和矿物发电成本的提高以及矿物能源的减少,总有一天光伏发电的成本将会与传统发电成本相当,到时侯,光伏发电将逐步进入商业化阶段。
传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通常采用蓄电池作为储能装置,投资成本高、污染严重,同时太阳能光伏发电是太阳能最主要和最重要的应用,其主要组成部分光伏电站太阳电池阵列均位于户外,因此,为了确保系统可靠和安全地工作,必须解决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防雷避雷问题,如何让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技术和新型避雷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组成实用、美观、安全可靠的一体化避雷系统,是目前亟需研究并解决的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利用“光生伏打效应”原理制作,直接通过并网逆变器,把电能送上电网,降低成本、减少污染,进入和退出电网灵活,既有利于增强电力系统抵御战争和灾害的能力,通过光伏并网发电技术和避雷技术的完美结合,很好的解决了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防雷避雷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由太阳能光伏电池组、光伏系统电池控制器、蓄电池、双向并网逆变器、测试仪表、计算机监控系统、防雷控制系统组成,防雷控制系统包括防直击雷避雷装置、防非直击雷避雷装置、智能监测模块、调制解调器1、调制解调器2、PC机,其中,太阳能光伏电池组、光伏系统电池控制器、双向并网逆变器依次相连,蓄电池、测试仪表分别于光伏系统电池控制器连接,计算机监控系统与测试仪表相连,防雷控制系统中防直击雷避雷装置、防非直击雷避雷装置、调制解调器1分别于智能监测模块相连,调制解调器1、调制解调器2、PC机依次相连。
而且,所述的太阳能光伏电池组采用光伏薄膜电池。
而且,所述的智能监测模块包括前端处理模块1、前端处理模块2、智能监测仪,前端处理模块1中用于检测直接雷击的探头采用罗哥夫斯基线圈,罗哥夫斯基线圈安装在防直接雷避雷装置的接地引下线上,将大电流强电信号转变为小电流弱电信号进行隔离,前端处理模块2的输入来自防非直击雷避雷装置的防雷接口信号,该信号通过同轴电缆或光缆接入前端处理模块2中,经过过压保护电路和光电隔离电路后送入智能监测仪进行处理。
而且,所述的防直击雷避雷装置是指在光伏电池组件支架、光伏系统电池控制器和双向并网逆变器的非导电体的屋顶上装设环形避雷带作为防雷保护,并且避雷带设有数个独立引下线。
而且,所述的防非直击雷避雷装置是指在太阳电池方阵接线箱内安装防雷模块;在光伏系统电池控制器和双向并网逆变器内安装防雷元器件,在交流输出端安装浪涌保护器,防雷器件全部安装于防雨防尘的电源箱内,固定在架空出线杆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所发电能馈入电网,以电网为储能装置,省掉大部分蓄电池,仅将蓄电池作为辅助装置,比独立太阳能光伏系统的建设投资可减少达25%—45%,从而使发电成本大为降低,省掉大部分蓄电池并可提高系统的平均无故障时间和蓄电池的二次污染。
2、本实用新型进入和退出电网灵活,既有利于增强电力系统抵御战争和灾害的能力,又有利于改善电力系统的负荷平衡,并可降低线路损耗。
3、本实用新型可起调峰作用,联网太阳能光伏系统是世界各发达国家在光伏应用领域竞相发展的热点和重点,是世界太阳能光伏发电的主流发展趋势,市场巨大,前景广阔。
4、本实用新型采用完善的防雷避雷系统,针对各个组成部分的不同安装位置和各自的特点,对避雷方案进行综合改进,采用全面、有效的避雷设计方案,采取多级防护措施,对户内和户外发电设施分别进行有效地保护,确保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总体系统连接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防雷系统的系统连接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毛振刚,未经毛振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923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路灯单灯监控节能系统
- 下一篇:一种发电机转子中的漆包线固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