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携式体温计盒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92050.3 | 申请日: | 2012-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216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庞金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庞金萍;张玉霞 |
主分类号: | A61B19/02 | 分类号: | A61B19/02;A61G12/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10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体温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结构组合,存放体温计的装置,尤其是特殊材料制作,防体温计滑落、方便一次多数量、安全携带体温计。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使用体温计容器是一个自制的小木器篮或是器械盘,携带不方便,影响工作效率,且容易使
体温表丢失和滑落,体温计经过消毒液浸泡、蒸馏水冲洗后,直接放入此木器篮或是器械盘内备用,
未经任何处理直接给患者使用,感觉不舒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体温计容器给护理工作带来的不方便,潮湿的体温计给患者带来的不舒适,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体温计盒,该便携式体温计盒不仅外形美观,且便于携带,能保持体温计干燥,使患者感觉舒适,体温计不容易丢失和滑落,给护理工作带来快捷、高效。此便携式体温计盒,使用塑料外壳,盒外配有一长短适宜的挎带,盒内分三层:带孔硬塑料板、带孔硅胶层、带孔海绵层由上至下层层相连,其特征是:带孔硬塑料板从盒体右侧裂孔插入,被盒两侧内突出板固定在其下,其外侧挡板贴附于右侧盒体外;位于盒内突出板的下方,在盒右侧面有一裂孔,带孔硬塑料板从此裂孔插入或取出;带孔硬塑料板、带孔海绵层、带孔硅胶层,三层的孔呈一直线排布,带孔硬塑料板的孔直径大于体温计直径,带孔海绵层、带孔硅胶层的孔直径小于体温计直径。由于此便携式体温计盒美观、价廉、实用,给护理工作带来方便和高效率,还可延长体温计的使用寿命,体温计保持干燥备用,使用时方便、感觉舒适,体温计可分开放置避免交叉感染。
附图说明(便于绘制图形本专利上缴所有的图,按实际设计图形尺寸的2/3绘制)
图1是便携式体温计盒的整体外观图。
图2是便携式体温计盒的右侧面实用图。
图3是便携式体温计盒的内部结构图。
图4是图1的A-A剖视图。
在图1中,体温计盒盖(1);挎带(2)
在图2中,体温计盒右侧面(3);带孔硬塑料板外侧挡板(4);盒体右侧裂孔(5)
在图3中,体温计插孔(6);带孔硬塑料板(7)
在图4中,体温计盒内侧面(8);体温计盒内突出板(9)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便携式体温计盒的整体外观图。
说明:塑料外壳,体积大小适宜,外观简洁、实用,便于携带,盒长133.4mm、宽53.4mm,盒高共分两部分,盒体高60mm,盒盖高33.4mm,整体盒高80mm,上、下部重叠13.4mm。在位于盒底33.4mm处,盒的左、右两侧各安一挎带环,带上一条长500mm、宽20mm的耐磨化纤布带。
图2是便携式体温计盒的右侧面实用图。
说明:右侧面有一距盒底44.6mm、长50mm、高3.34mm的侧裂孔,有利于带孔硬塑料板从此插入盒内,当不用时,可从此处随时取出,便于擦拭和消毒盒内部结构。
图3是便携式体温计盒的内部结构图。
说明:一个长133.4mm、宽49.4mm、厚约1.33mm的带孔硬塑料板,上有直径约3.34mm的体温计插孔40个,共有4行,行间距是12.5mm、孔间距是13.34mm,其右侧有一外侧挡板,使用时贴 附在盒体右外侧。另外,还有两个盒内结构,因与塑料内板尺寸、功能相同,所以,未再单独绘制图形。在带孔硬塑料板下是一带孔硅胶层厚6.66mm、长和宽与带孔硬塑料板相同,40个直径2mm的孔。因体温计插入带孔硅胶层内,它们之间的摩擦系数大,体温计不容易滑落。最下面一层是带孔海绵层,其长133.4mm、宽49.4mm、厚46.6mm、孔的直径2mm,利用海绵的伸缩性,便于取出盒内部各部件,再借助盒内左、右两侧的内突出板,对带孔硅胶层和带孔硬塑料板起到固定作用,且海绵具有很强的吸水性,可以使体温计保持干燥,另外,对体温计还有缓冲保护作用,不会因外力作用而使体温计折断。带孔硬塑料板、带孔硅胶层、带孔海绵层的孔保持垂直状态。
图4是图1的A-A剖视图。
说明:盒体内前、后两面,距离盒底46.6mm处各有一长133.4mm、宽6.66mm、厚2mm的内突出板2个,起到固定带孔硬塑料板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庞金萍;张玉霞,未经庞金萍;张玉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9205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