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动力电池系统以及电动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91787.3 | 申请日: | 2012-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500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发明(设计)人: | 王清泉;裴峰;王晓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50 | 分类号: | H01M10/50;B60L11/1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凯达知识产权事务所 44256 | 代理人: | 刘大弯 |
地址: | 510030 广东省广州市越***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力电池 系统 以及 电动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系统以及电动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对绿色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从国家石油安全角度考虑,电动车将成为未来汽车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之一就是动力电池,动力电池出厂的一致性对于电池的应用至关重要,同样值得我们关注的还有动力电池使用的一致性。因此,动力电池包热管理的一致性是各整车厂和电池厂家的技术难点之一。动力电池包热管理主要有风冷和液冷两种,目前主要采用抽取乘员舱空气来对电池进行冷却或加热,对于多个电池包,若采用并联式连接,电池包风道中的风是通过设于电池包外部的输风管引自乘员舱,因受限于整车布置空间,若某一个电池包或多个电池包离引风口较远,电池包外部的输风管将占用乘务舱有限的空间。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动汽车中电池包外部的输风管占用乘务舱有限空间的问题,从而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系统,该系统包括初级电池包和多个次级电池包,所述初级电池包和次级电池包各自包括壳体、位于所述壳体内的电池组以及用于给所述电池组冷却或加热的风道,所述风道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初级电池包的壳体内部还设有独立输风管,所述多个次级电池包的风道的进风口各自与初级电池包的独立输风管连接。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动力电池系统中所述多个次级电池包风道的进风口通过连接管与初级电池包的独立输风管连接,所述连接管包括进风口和多个出风口,所述连接管的进风口与初级电池包独立输风管的出风口连接,所述连接管的多个出风口分别与所述多个次级电池包风道的进风口相连接。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动力电池系统中所述初级电池包壳体内的独立输风管为多条,用于分别对多个次级电池包的风道输送风。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动力电池系统中所述初级电池包的独立输风管和/或风道的进风口为多个。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动力电池系统中所述连接管的长度可调节。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动力电池系统中所述风道的出风口设有排风扇。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动力电池系统中所述独立输风管的外围设有隔热层。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动力电池系统中所述独立输风管和/或风道与电池包外壳一体成型。
同时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电动汽车,包括车身和位于车身内的动力电池系统,该电池系统为上述所描述的动力电池系统,所述车身包括后排座椅和备胎池,所述初级电池包位于后排座椅后位置处,所述次级电池包位于备胎池内。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初级电池包中的独立输风管设于电池包内部具有独立空间且单独为次级电池包输送冷却或加热的风,这样多个电池包能的冷却或加热效果更好,同时独立输风管设于电池包内闲置部分,不占用车厢的有限空间。
附图说明
图1 本实用新型动力电池系统实施例结构模型图。
图2本实用新型动力电池系统另一实施例结构模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动力电池系统实施例一的结构模型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所述系统包括初级电池包1和次级电池包2和次级电池包3,所述初级电池包1包括壳体4、位于所述壳体内的电池组22以及用于给所述电池组冷却或加热的风道27,所述初级电池包的风道27设有进风口5和出风口8;所述次级电池包2也包括壳体12、位于所述壳体内的电池组13以及用于给所述电池组冷却或加热的风道16,所述次级电池包的风道16设有进风口11和出风口14;所述次级电池包3也包括壳体19、位于所述壳体内的电池组17以及用于给所述电池组冷却或加热的风道28,所述次级电池包3的风道28设有进风口18和出风口21;所述初级电池包1的壳体内部还设有独立输风管7,所述次级电池包2中风道16的风和次级电池包3中风道28的风引自初级电池包1的独立输风管7,独立输风管7中风的流向为箭头23所指的方向,所述独立输风管7设有进风口6和出风口29,所述初级电池包1与次级电池包2、次级电池包3通过连接管10连接,连接管将独立输风管7的出风口29与次级电池包2中风道的进风口11以及次级电池包3中风道的进风口18连接,连接管为三通管,本实施例中次级电池包个数可以大于2,当次级电池包个数大于2时,连接管做相应改变就能完成更多电池包均匀散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9178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耦合器上的连接器安装结构
- 下一篇:一种高光效集成LED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