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隧道式前置型低温烘道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91339.3 | 申请日: | 2012-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563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缪丽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缪丽君 |
主分类号: | A23P1/00 | 分类号: | A23P1/00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南方商标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5 | 代理人: | 白家驹 |
地址: | 316100 浙江省舟山市普***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隧道 前置 低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隧道式前置型低温烘道,属于食品加工机械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大、小各种冷藏库,是由制冷压缩机及系统、外部冷凝器、蒸发器、温控系统、门和壳体所组成, 冷藏库适合于各种食品的冷冻储藏保鲜,不能用于半风干食品和干燥食品的加工,使用范围有限。
而目前使用的高温烘道用于半风干食品和干燥食品加工时容易变质,产品质量不易保证。
为了克服现有冷藏库、高温烘道不能用于高品质半风干食品和干燥食品加工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的低温烘道,通上电源后,只要一个工人即可实现操作工作,在普通车间内可直接使用,进行半风干和干燥食品的加工作业,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影响,能在短时间内在低温状态下将湿状食品加工成为高品质的半干食品或干燥食品,能保持食品原有的鲜度,还能增加食品的色、香、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颖的隧道式前置型低温烘道,采用前置式冷凝器、蒸发器结构技术,以实现高效率生产与提高产品品质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隧道式前置型低温烘道,包括:风机以及进风口,在所述的风机的前端设置有进风口、室内冷凝器、蒸发器、制冷压缩机及系统,冷凝器、蒸发器固定安装于积水器的固定架上,制冷压缩机及系统固定安装于低温烘道的底部,冷凝器、蒸发器、制冷压缩机及系统通过管道相连接。
冷凝器、蒸发器位于进风口的喇叭形结构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隧道式前置型低温烘道,彻底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对湿状食品进行机械化风干或半风干加工的问题,也为湿状食品的半干制品或风干制品的加工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食品加工模式,本实用新型的隧道式前置型低温烘道具有:结构先进、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隧道式前置型低温烘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中:1、风机; 2、室内冷凝器;
3、蒸发器; 4、制冷压缩机及系统;
5、进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
隧道式前置型低温烘道,由上下二部分结构构成,上部结构为风道区域,下部结构为工作区域。
包括:风机1、进风口5,在所述的风机1的前端顺序设置有室内冷凝器2、蒸发器3、制冷压缩机及系统4、进风口5,冷凝器2、蒸发器3固定安装于积水器的固定架上,制冷压缩机及系统4固定安装于低温烘道的底部,冷凝器2、蒸发器3、制冷压缩机及系统4通过管道相连接。
冷凝器2、蒸发器3位于进风口5的喇叭形结构中。
风机1可以实现低温烘道工作区域的全断面进风,以实现低温烘道工作的风量与风力的最大化。
本实用新型的低温烘道是将食品加工温度控制在五到二十摄氏度,是用五到二十摄氏度干燥冷风来风干食品,这种在五到二十摄氏度加工温度下使用的烘道,我们称之为低温烘道,或称之为冷风烘道,在这样的加工温度下,食品即使在长时间加工的情况下,也能保持良好的品质,不易变质。
由于采用了单一落地式大风量的风机,使得低温烘道的外形不得不设计成如列车车厢式的长条状外形结构,同时低温烘道在工作时其内部为黑暗状态,故也称之为隧道式低温烘道。
低温烘道在其外壳的正面,设置有左、右二个门,一个为工作门,另一个为维修门,在低温烘道工作门与维修门之间安装有电器控制箱,工作门上安装有供操作人员观察低温烘道内部及物料工作状况的窥视镜和供开门使用的门把手,维修门上安装有供开门使用的门把手,二个门上均安装有密封条和密封扫地板,低温烘道制冷系统的内、外部均设置有冷凝器,低温烘道的上部为风道,低温烘道下部的一端为风机,另一端为尾架,在风机前端设置有室内冷凝器、蒸发器、制冷压缩机及系统,其风的流向是从后向前的方向,室内冷凝器、蒸发器则安装于风机前面,一般为垂直安装,去湿风首先流过蒸发器、室内冷凝器,经过蒸发器的冷却和脱水以后,再流向室内冷凝器,并被室内冷凝器加热后,再流向风机,然后经过低温烘道上部的风道,经过尾架再流向风干物料,蒸发器为翅片式结构,蒸发器的下部设置有积水器,积水器应向排水管方向倾斜,以有利出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缪丽君,未经缪丽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9133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