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电容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90958.0 | 申请日: | 2012-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345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吴功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宁国市麦特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G2/10 | 分类号: | H01G2/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冯铁惠 |
地址: | 2423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电容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元件,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电容器。
背景技术
电容器通常简称为电容,是电子设备中大量使用的电子元件之一,广泛应用于电路的隔直通交、耦合、旁路、滤波、调谐回路、能量转换、控制等方面。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一种电容器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该电容器包括铝壳1、绝缘套2、芯体3、电极4,其中,绝缘套2、芯体3设置在铝壳1内部的容置腔体中,且绝缘套2套设在芯体3外部,电极4设置在铝壳1上并与芯体3通过焊接点5电连接。上述电容器在工作环境中,芯体3容易在铝壳内部的容置腔体中晃动,从而导致芯体3与电极4的焊接点5出现脱焊的风险,影响电容器的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新型电容器,能够防止芯体进行晃动,避免了芯体与电极之间出现脱焊的可能性,提高了电容器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电容器,包括铝壳、绝缘套、芯体、电极,其中,绝缘套、芯体设置在铝壳内部的容置腔体中,且绝缘套套设在芯体外部,电极设置在铝壳上并与芯体通过焊接点电连接,在铝壳上压制形成多道第一凹痕以保持绝缘套与芯体在径向紧密接触。
优选的,在绝缘套上形成多道第二凹痕,且第二凹痕与第一凹痕的位置相对应。
优选的,所述第一凹痕沿铝壳的轴向布置。
基于以上技术方案的公开,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电容器中,通过在铝壳上压制形成多道凹痕,使得铝壳紧紧地压住绝缘套,绝缘套包覆在芯体外,能够防止芯体进行晃动,避免了芯体与电极之间出现脱焊的可能性,提高了电容器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电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电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铝壳;2、绝缘套;3、芯体;4、电极;5、焊接点;61、第一凹痕;62、第二凹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电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参考附图,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电容器,包括铝壳1、绝缘套2、芯体3、电极4,其中,绝缘套2、芯体3设置在铝壳内部的容置腔体中,且绝缘套2套设在芯体3外部,电极4设置在铝壳1上并与芯体3通过焊接点5电连接。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在铝壳1上压制形成多道第一凹痕61以保持绝缘套2与芯体3在径向紧密接触。在实际加工过程中,在铝壳1上压制形成多道第一凹痕61,还可以在绝缘套2上压制形成多道第二凹痕62,且第二凹痕62与第一凹痕61的位置相对应。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为了提高绝缘套2与芯体3在径向紧密接触的效果,可以设置所述第一凹痕61沿铝壳1的轴向布置。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电容器中,通过在铝壳上压制形成多道凹痕,使得铝壳紧紧地压住绝缘套,绝缘套包覆在芯体外,能够防止芯体进行晃动,避免了芯体与电极之间出现脱焊的可能性,提高了电容器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的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宁国市麦特电器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宁国市麦特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9095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快速安装的电容器用塑料外壳
- 下一篇:一种快速安装的电容器用连接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