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移动一卡通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90947.2 | 申请日: | 2012-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488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发明(设计)人: | 何霞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10/00 | 分类号: | G06Q10/00;H04L29/08 |
代理公司: | 上海晨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0 | 代理人: | 卢刚 |
地址: | 20001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一卡通 平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移动一卡通平台。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各种各样的卡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携带储蓄卡、公交卡、门禁卡、员工卡、会员卡、电子驾驶证、电子钱包、储值券、票证中的多张卡片。可以说,卡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但是,随着卡的层出不穷,在一定程度上,它又成为了人们的累赘。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市面上开发了供特定地域使用的一卡通系统,比如适用于校园的校园一卡通系统集成了食堂用餐、图书借阅、用水用电等;适用于工厂或企业的企业一卡通系统集成了门禁、考勤、储值消费、停车场、巡更等。在这里,接触式或者非接触式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简称“IC”)卡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一类一卡通系统包括了中央管理系统、门禁机、消费机、发卡机等。采用这种系统仍然需要用户随身携带卡片,如果用户不慎丢失,需到管理中心进行挂失;在对卡进行充值时,用户必须到管理中心的发卡机上进行操作,不能实现自助。
目前的大多数移动应用技术,仅利用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acation,简称“RFID”)电子标签实现,未与用户标识卡(User Identity Model,简称“UIM”)手机卡进行集成,因此用户除手机外必须额外携带多个RFID电子标签(如公交卡、门禁卡),为用户出行造成不便,且出现遗忘、遗失的概率大增。
然而,手机目前作为移动终端已被广泛使用,是人们随身携带的一项必备通信工具。射频用户标识卡(Radio Frequency-User Identity Model,简称“RF-UIM”)是可实现中近距离无线通信的手机智能卡。它通过将最新的射频技术集成到手机UIM卡里,使手机使用者仅需要更换一张智能卡,便可以使现有的手机变成类近距离无线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简称“NFC”)手机,不但拥有普通UIM卡的所有功能,还拥有一个可代替钱包、钥匙和身份证的全方位服务平台。但目前出现的门禁考勤系统,消费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等系统都是实现了部分功能,无法实现各系统信息内容的交互和共享。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一卡通平台,使得多项信息内容在同一平台,途径进行交互,实现和支持各应用领域之间的信息交换和共享。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移动一卡通平台,包含:中心服务器,数据服务器,客户端,前端应用机具,手持移动智能卡;
其中,所述前端应用机具包含与所述手持移动智能卡进行通讯的通信单元;所述前端应用机具与所述客户端之间通过通信网络连接;所述客户端与所述数据服务器之间通过通信网络连接;所述前端应用机具将从所述手持移动智能卡中读取到的数据经由所述客户端传输到所述数据服务器,供所述中心服务器进行数据分析。
另外,所述手持移动智能卡为手机智能卡,将用户手机UIM卡与储蓄卡、公交卡、门禁卡、员工卡、会员卡、电子驾驶证、电子钱包、储值券、票证结合在一张智能卡中。将多种卡片与用户手机UIM卡结合,无需另外配卡,一卡多用,多卡合一,携带方便。
另外,所述手持移动智能卡安装在手机中,所述手机为任意制式的手机。支持全部制式的无线网络和各种型号的手机,无需更换特殊的手机。
另外,所述手机包含显示屏,该显示屏将所述手持移动智能卡与所述前端应用机具进行通讯时的反馈信息显示给用户。能实时显示系统反馈信息,提高用户的使用感受。
另外,所述数据服务器包含存储有各种开放数据的存储器,供所述手持移动智能卡的持有人通过手机短信进行查询或进行授权、挂失、注销操作。无需带卡到工作站操作,高效、方便。
另外,所述数据服务器还包含向所有手持移动智能卡的持有人发布公共消息的信息发送单元。
另外,所述前端应用机具包含门禁机、考勤机、消费机。
另外,所述前端应用机具的通信单元为射频识别通信单元,通过射频识别技术与所述手持移动智能卡进行通讯。
另外,所述前端应用机具包含感应区,所述感应区在感应到所述手持移动智能卡时,触发所述前端应用机具进行读写操作。
另外,所述中心服务器和所述数据服务器合并在一台服务器上。
另外,所述中心服务器和所述数据服务器通过局域网连接。
另外,所述客户端通与所述前端应用机具过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互联协议TCP/IP、串行通信RS485总线或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PRS网络进行通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电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9094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G06Q 专门适用于行政、商业、金融、管理、监督或预测目的的数据处理系统或方法;其他类目不包含的专门适用于行政、商业、金融、管理、监督或预测目的的处理系统或方法
G06Q10-00 行政;管理
G06Q10-02 .预定,例如用于门票、服务或事件的
G06Q10-04 .预测或优化,例如线性规划、“旅行商问题”或“下料问题”
G06Q10-06 .资源、工作流、人员或项目管理,例如组织、规划、调度或分配时间、人员或机器资源;企业规划;组织模型
G06Q10-08 .物流,例如仓储、装货、配送或运输;存货或库存管理,例如订货、采购或平衡订单
G06Q10-10 .办公自动化,例如电子邮件或群件的计算机辅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