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煮花生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90914.8 | 申请日: | 2012-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145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07 |
发明(设计)人: | 何顺昌;何顺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新润食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1/36 | 分类号: | A23L1/36;A23L1/01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杨依展 |
地址: | 363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花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煮花生机。
背景技术
花生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卵磷脂、蛋白质、棕桐酸等。用油煎、炸或爆炒花生,对花生中富含的维生素E及其他营养成分会有所破坏,而水煮花生则破坏得较小。此外,从口感上,油炸花生米较为油腻,而水煮花生则很清爽。如果从中医角度来讲,花生本身含大量植物油,遇高热烹制,还会使花生甘平之性变为燥热之性,多食、久食易上火。而水煮花生则保留了花生中原有的植物活性化合物,如植物固醇、皂角甙、白藜芦醇、抗氧化剂等,对防止营养不良,预防糖尿病、心血管病、肥胖具有显著作用。目前,花生水煮通常是采用家庭式的煮锅,其处理量小,不适合大规模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煮花生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煮花生机,包括一本体,内设有蒸煮腔;蒸煮腔上设有可以侧翻转打开的盖板,蒸煮腔底部设有蒸汽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蒸煮腔设有可将花生带出蒸煮腔的链条输送带。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本体为长方体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该本体的两头则分别设有一蒸汽出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本体前侧设有便于人员操作的长凳。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该链条输送带为金属丝和金属板制成,设有多道横向平行排列的凸条,凸条之间为网格状,网格的空隙比花生小。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该本体的后侧,设有蒸汽管道,其从底部进入蒸煮腔内,并沿输送带的下方的蒸煮腔底部分布,且该蒸汽管道在蒸煮腔10内分布有多个蒸汽出口。
使用时,先打开盖板,加入带蒸煮的花生,并且让其在蒸煮腔中分布均匀,然后放入少量的水,使其稍浸没花生堆的底部,之后,盖上盖板,通蒸汽。蒸汽管道的多个出口冒出,对水进行加热,同时也对花生进行加热。在水和蒸汽的加热作用下,花生被煮熟。然后停止通蒸汽,按动开关,使输送带运转,则花生在凸条的作用下自动从一端出口被送出。本实用新型的加工效率高,一次即可加工约1-5吨花生,且输送带可将煮后的花生自动送出,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工作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煮花生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蒸汽管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参照图1,一种煮花生机,包括一本体1,其为一长方体形,其内设有蒸煮腔10。蒸煮腔10的上表面设有多个可以向一侧翻转打开的盖板2,以便于放入花生和内部清洁等动作。该本体1的两头则分别设有一蒸汽出口3。前侧设有便于人员操作的长凳6.
该蒸煮腔10的底部设有链条输送带4,该链条输送带4为金属丝和金属板制成,设有多道横向平行排列的凸条41,凸条之间为网状,网格的空隙比花生小,使花生可以在输送带带4上随输送带运动。本体1的两端还设有滚辊11,在滚辊11的作用下,该输送带4可以作循环运动,运动行程为:蒸煮腔10的底部-一侧端部的出蒸汽气口出的开口5--端部-本体1的底部--另一端部-另一开口5--蒸煮腔10的底部。
该本体1的后侧,设有蒸汽管道7,其从底部进入蒸煮腔10内,并沿输送带4的下方的蒸煮腔底部分布,且该蒸汽管道在蒸煮腔10内分布有多个蒸汽出口(图中未示),使整个蒸煮腔10可以被均匀加热。在本体1的外侧,该蒸汽输送带7的设有一蒸汽总阀8,在蒸汽总阀8进入蒸汽腔之前,还设有一电磁阀9.
使用时,先打开盖板2,加入带蒸煮的花生,并且让其在蒸煮腔10中分布均匀,然后放入少量的水,使其稍浸没花生堆的底部,之后,盖上盖板2,通蒸汽。蒸汽管道的多 个出口冒出,对水进行加热,同时也对花生进行加热。在水和蒸汽的加热作用下,花生被煮熟。然后停止通蒸汽,按动开关,使输送带4运转,则花生在凸条41的作用下自动从一端出口被送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新润食品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新润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9091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