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线探鱼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090516.6 | 申请日: | 2012-03-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719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 发明(设计)人: | 秦海宁;蔡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虹视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S15/96 | 分类号: | G01S15/96 |
| 代理公司: | 电子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51203 | 代理人: | 周永宏 |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线 探鱼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消费类应用电子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探鱼器,特别是一种带声表面波射频接收模块的无线探鱼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探鱼器,其探头部分,向水中发射超声波束,并侦测回波,以达到对水底环境及鱼群情况进行探测的目的。为尽可能多的获取水底信息,此类探鱼器的声纳探测角度往往大于六十度,甚至大于九十度。这就造成当两台或多台探鱼器探头相靠近时,彼此的回波同时被对方接收,造成对水下信息的误读。
现有的带有声表面波(Surface Acoustic Wave,SAW)接收模块的无线探鱼器,具体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探头部分在进入水中后,即进入工作状态,主控制单元将换能器传回的数据读取后,输出至声表面波谐振器,经调制后由天线发射。同时,探鱼器手持设备接收声表面波射频(SAW RF)讯号并对其进行解码,将处理过的信息进行运算后,显示在显示单元上,这种探鱼器存在的问题是:当两款使用相同频段射频进行数据传输的探鱼器彼此靠近,容易造成通讯干扰,并使设备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探鱼器容易造成通讯干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无线探鱼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线探鱼器,包括:探头部分及手持部分,其中,探头部分包括第一主控制单元、超声波换能器单元、编码单元、声表面波谐振单元和第一天线单元,手持部分包括第二主控制单元、射频接收解码单元和第二天线单元;其中,
所述超声波换能器单元与第一主控制单元相连接,并在第一主控制单元的控制下向水底发射超声波,并接收回波信号,回波信号回传至超声波换能器单元后,被转换为电信号,输入第一主控制单元;
所述第一主控制单元将本机的身份识别码加入至声纳采集信息,经编码单元编码后,输出至声表面波谐振单元进行调制后经第一天线单元发射;
所述第二天线单元用于接收射频信号,接收到的射频信号通过射频接收解码单元进行解调、解码后输送至第二主控制单元进行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无线探鱼器在将声纳采集信息输出至编码单元前,会在信息内加入本机的身份识别码,确保不同探鱼器接受到信息后,可以识别是否为本机探头部分所传回,避免了两台或多台探鱼器在同一水域内使用时,彼此因射频信息、 声纳回波的相互干扰,造成误读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无线探鱼器具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无线探鱼器探头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无线探鱼器手持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无线探鱼器工作示意图。
图5为解码芯片2272框图及管脚功能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阐述。
本实用新型的无线探鱼器包括探头部分及手持部分,其中,探头部分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包括第一主控制单元、超声波换能器单元、编码单元、声表面波谐振单元和第一天线单元,其中,所述超声波换能器单元与第一主控制单元相连接,并在第一主控制单元的控制下向水底发射超声波,并接收回波信号,回波信号回传至超声波换能器单元后,被转换为电信号,输入第一主控制单元;
这里的超声波接触到与介质(水)密度不同的物体,会产生回波,鱼体内主要靠鱼鳔产生回波。
所述第一主控制单元将本机的身份识别码加入至声纳采集信息,经编码单元编码后,输出至声表面波谐振单元进行调制后经第一天线单元发射。很明显,这里的声纳采集信息具体为已经转换为电信号的回波信号。
这里的探头部分还包括第一电池单元,用于为探头部分提供电源。
这里,第一天线单元具体选择1/4波长的单端子天线,以433.92MHz的频率进行发射信号。
这里的编码单元具体通过编码芯片SC2262实现。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超声波换能器单元的声纳探测角小于60度,这样可以减少两台或多台探鱼器之间回波干扰发生的几率。
手持部分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手持部分包括第二主控制单元、射频接收解码单元和第二天线单元,第二天线单元用于接收射频信号,接收到的射频信号通过射频接收解码单元进行解调、解码后输送至第二主控制单元进行处理。
这里的手持部分还包括第二显示单元,在第二主控制单元的控制下用于显示水质、水深等水文信息及鱼情信息。
这里的手持部分还包括第二电池单元,用于为手持部分提供电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虹视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四川虹视显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9051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