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油田井下多参数测量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90224.2 | 申请日: | 2012-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786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杨汇鑫;杨伟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五峰科技有限公司;湛江市科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7/00 | 分类号: | E21B47/00;E21B47/06;E21B47/07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张明 |
地址: | 523808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产业***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田 井下 参数 测量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井下测量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田井下多参数测量系统。
背景技术
石油工业的发展对测井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油田开采向着深海、地下大深度的方向发展,油井随着深度的加深,环境会变得越来越恶劣,井下的温度逐步升高,压力也会变得很大,对油井井下的参数测量的难度会越来越大,由于工作环境恶劣,传统的仪器将无法进行有效测量,这将给油井井下测量参数技术带来了不小的难题。然而,油井井下温度、压力、振动等参数是生产测井中必不可少的测量参数,准确的参数测量对于地质资料解释和油井监测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在稠油热采工艺中,温度、压力、振动等参数的监测显得非常重要。目前国内在高温度(130°C以上)、高压力(40MPa以上)、高腐蚀的环境下的高精度测量技术比较落后,此领域的国产设备生产几乎是空白,国内油田使用的井下多参数测量设备大多依赖国外进口。
现有的油井井下参数测量仪测量参数单一,例如仅测量压力参数的油井井下测量仪在国内使用较多,大部分产品已国产化,其使用方法采用毛细管测量,即在井口顺着油井布几公里的毛细管到井下进行压力测量,这种方法测量误差大,施工复杂,而且投资很大,一口井需要50万元到100万元投入。而且采用数字通信将井下测量数据传送上来,这需要布设专用电缆,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油田井下多参数测量系统,本测量系统把压力参数、温度参数、三维振动系数参数统一由同一测量模块完成测量,测量数据经同一信号耦合传输模块传输,实现油井多参数测量,本测量系统成本低,性价比高,能在高温、高压环境工作,抗干扰性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油田井下多参数测量系统,包括传感器探头、测量模块、信号耦合传输模块和井口终端控制模块,传感器探头将探测到的环境参数生成模拟信号,模拟信号经测量模块处理,再经过信号耦合传输模块传送至井口终端控制模块,所述传感器探头包括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振动测量传感器和绝缘测量传感器。
其中,所述压力传感器包括设于输油管外部的管外压力传感器和设于输油管内部的管内压力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包括设于输油管外部的管外温度传感器和设于输油管内部的管内温度传感器。
其中,所述测量模块包括信号滤波电路和信号放大电路。
其中,所述井口终端控制模块包括A/D转换电路、单片机逻辑运算及控制电路、触摸屏人机界面和报警器,所述A/D转换电路与所述单片机逻辑运算及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单片机逻辑运算及控制电路分别与所述触摸屏人机界面和所述报警器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一种油田井下多参数测量系统,包括传感器探头、测量模块、信号耦合传输模块和井口终端控制模块,传感器探头将探测到的环境参数生成模拟信号,模拟信号经测量模块处理,再经过信号耦合传输模块传送至井口终端控制模块,所述传感器探头包括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振动测量传感器和绝缘测量传感器。本实用新型把压力参数、温度参数、三维振动系数参数统一由同一测量模块完成测量,测量数据经同一信号耦合传输模块传输,实现油井多参数测量,本测量系统能在温度大于130度、压力大于40MPa的环境中工作,实现多参数测量,成本低,性价比高,抗干扰性强。
附图说明
下面利用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是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方框结构示意图。
在图1中包括有:
10——传感器探头,11——管外压力传感器,12——管内压力传感器,13——管外温度传感器,14——管内温度传感器,15——振动测量传感器,16——绝缘测量传感器,20——测量模块,21——信号滤波电路,22——信号放大电路,30——信号耦合传输模块, 40——井口终端控制模块,41——A/D转换电路,42——单片机逻辑运算及控制电路,43——触摸屏人机界面,44——报警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五峰科技有限公司;湛江市科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五峰科技有限公司;湛江市科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9022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