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集装箱自卸车的车盘锁自动开关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89453.2 | 申请日: | 2012-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809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韩新林;蔡军;周伟;李群;相玉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P7/13 | 分类号: | B60P7/13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1 | 代理人: | 邵新华 |
地址: | 266011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装箱 卸车 车盘 自动开关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集装箱散货拆箱的自卸车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应用在集装箱自卸车上,用于对安装在自卸车车盘上的车盘锁进行自动开关控制的开关锁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货物的运输质量,在散货运输方面,集装箱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在国际范围内逐渐形成了散货运输的集装箱化。
在散货集装箱的拆箱卸货过程中,集装箱自卸车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在目前的集装箱自卸车上,为了避免集装箱在卸货过程中从自卸车的车盘上滑落,通常需要在自卸车的车盘上安装车盘锁,以用于固定放置在车盘上的集装箱。由于目前专用的集装箱自卸车的车盘比较少,而且多采用液压或者气动形式的开关锁,因此,制作成本比较高,容易发生故障,且维修困难。而利用其他车辆改造的集装箱自卸车,多采用人工方式来开关车盘锁,无法实现人机分离。若由于人为操作上的失误,出现不闭锁就卸箱的情况,则潜在着集装箱翻落,箱毁车损的危险,难以保证生产安全和人身安全的要求。
基于此,亟待出现一种不仅成本低,维护方便,而且能够实现人机分离,节能减排效果显著的集装箱自卸车的车盘锁自动开关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装箱自卸车的车盘锁自动开关装置,采用纯机械方式实现车盘锁的自动开关控制,结构简单,安全可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集装箱自卸车的车盘锁自动开关装置,在自卸车上设置有车架、升降装置、用于承载集装箱的车盘以及安装在车盘上用于固定集装箱的车盘锁;所述升降装置安装在车架上,用于对车盘进行升降控制;在所述车盘上安装有一开关锁装置,在所述开关锁装置中包含有连杆、拉杆和扳动装置;所述扳动装置固定安装在连杆上,且在车盘升降到设定位置时由安装在车架或者升降装置上的触碰装置碰撞,进而扳动连杆转动一定角度,所述连杆在转动过程中驱动拉杆直线移动;所述拉杆连接车盘锁的转轴,通过拉杆的直线移动带动车盘锁转动到开锁位置或者闭锁位置。
为了将连杆的转动变换成拉杆的直线移动,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对所述的连杆和拉杆进行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提出以下两种优选设计方案:
一种是,将所述连杆与拉杆垂直布设,并将拉杆固定连接在连杆的圆周面上。只要将连杆的直径做得足够大,连杆在小角度范围内转动时,即可带动连杆直线移动。
采用这种结构设计方式时,为了保持车盘锁的开锁状态或者闭锁状态,还需要在所述开关锁装置中设置一个定位弹簧,将所述定位弹簧的一端连接在连杆上,另一端连接球头,所述球头安装在球头座中,所述球头座固定在车盘上。所述定位弹簧只要选择硬度很高、在不受较大外力的情况下不会改变当前状态的弹性装置,即能满足设计要求。
第二种是,将所述连杆与拉杆垂直布设,连杆上安装齿轮,拉杆上形成齿条,将所述齿轮和齿条相啮合,采用齿轮齿条传动方式,将连杆的转动变换成拉杆的直线移动。
为了将拉杆的直线移动转变成车盘锁的转动,在所述车盘锁的转轴上套装有转臂,在所述转臂上安装有球头,在所述拉杆上安装有球头座,将所述球头安装在所述的球头座中,通过扳动所述的转臂来扳动车盘锁转动。
进一步的,在所述扳动装置中包含有套筒和连接在套筒上的扳动臂,所述扳动臂垂直于连杆,并通过套筒套装固定在所述的连杆上。
又进一步的,所述触碰装置为一长方形的槽钢,槽钢的中间部位透空,将所述槽钢竖立在车架上或者升降装置上,当升降装置驱动车盘上升时,所述扳动臂在槽钢的中间腔体内向上移动,当车盘上升到设定位置时,扳动臂由槽钢的顶梁碰触转动,然后脱离槽钢随车盘继续上升;当升降装置驱动车盘下降到所述设定位置时,所述槽钢的顶梁碰触扳动臂反方向转动,然后扳动臂进入槽钢的中间腔体内,并在中间腔体内继续下移。
其中,所述车盘在与车架所形成的夹角为a时到达所述的设定位置,为了确保卸车安全,所述a优选在大于0度且小于45度的范围内取值。
再进一步的,在所述车盘的四个角上分别安装有一个车盘锁,在所述车盘的左侧和右侧各自设置有一根拉杆,两根拉杆平行布设,且分别与位于车盘同一侧的前端和尾部的两个车盘锁相连接;所述连杆连接在两根拉杆之间,带动两根拉杆同步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8945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