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双柱避让孔的乒乓球拍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88596.1 | 申请日: | 2012-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785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陈惠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惠胜 |
主分类号: | A63B59/04 | 分类号: | A63B59/04 |
代理公司: | 沈阳维特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29 | 代理人: | 甄玉荃;孙丽珠 |
地址: | 113008 辽宁省抚***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双柱 避让 乒乓球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乒乓球拍,尤其涉及一种带双柱避让孔的乒乓球拍,可作为横板乒乓球拍和直板乒乓球拍,属于体育用品。
背景技术
目前,横握乒乓球拍有两种基本握法,一种为刀式握法,另一种为八字握法,这两种握法在使用横拍打球时存在以下缺陷:
上述两种方法在使用横板球拍时,都需用大拇指、虎口及与其他四指配合握拍,才可挥动球拍击球。此时,五指都要握紧不能松动。限制了手指首先发力和其灵活性,只能靠手腕发力来带动前臂发力,完成一次击球或发球过程,而手指在击球的过程中不能发力;使用八字握法时,食指要横在球拍上,使球拍与手间的转动受限,而增大了整个球拍的摆动幅度,进而延长了动作时间;使用传统横板球拍在击球时正反手球拍两面的转换,是靠持拍手的手腕来转换正反手两个不同的拍面来击打来球,而不是靠手指来转换正反手拍面,所以它的转换幅度大,转换速度慢,力量小,更无法实现正手位的来球反手位击打,反手位的来球正手位击打。
目前,普遍使用的直握乒乓球拍采用中国式握法,在直拍横打来球时,存在以下缺陷:
直拍横打来球时,需用手腕来调整拍面的角度来适应击打来球的角度,手指无法发力,灵活性受限;由于中指、无名指、小拇指要与大拇指和食指配合抵在球拍的底面上,所以在直拍横打和正手扣球时中指、无名指、小拇指发力不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目前的横板、直板乒乓球拍在击、发球时只能靠手腕、手臂发力,存在摆动幅度大,延长了完成动作的时间以及限制了手指发力,使击、发球时球拍转动的灵活性受限等不足,提供了一种带双柱避让孔的乒乓球拍,它包括球拍主体、手柄,在所述球拍主体靠近手柄上部设有通透的避让口,在所述避让口一侧设有发力柱;所述发力柱由镜像固定在球拍两面的两个发力柱组成。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及有益效果:通过在横板、直板乒乓球拍上设有避让孔和发力柱,将使用目前球拍的由手腕发力带动手臂发力,变为手指发力带动手腕发力。使手指借助避让孔和发力柱的力量发力,并能充分发挥出手指本身所特有的灵活性,在接、发、击球时,不仅动作小、旋转角度大、速度快,而且动作灵活多变,打出的球更具有技术含量和欣赏性,且更易于学习和掌握乒乓球技术。同时,本球拍结构更适于手指不健全的残疾人使用,只要借助于避让孔和发力柱,只需用2或3个手指与虎口配合就能控制住球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发力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图3,带双柱避让孔的乒乓球拍,它包括球拍主体1、手柄2,在所述球拍主体1靠近手柄2上部设有通透的避让口4,在所述避让口4一侧设有发力柱5;所述发力柱5由镜像固定在球拍两面的两个发力柱组成。其中:
所述两个发力柱5由带螺杆的发力柱5-1和作为螺母的发力柱5-2组成;
所述两个发力柱5由固定在球拍一面的一个发力柱5代替(适于手指不健全的残疾人使用);
在球拍两面的所述避让口4、发力柱5及手柄2处,各设有一与其形状、大小相应的一体加强板3。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直拍握法和横板握拍法,有如下几种握法:
直拍握法:将中指的第一关节穿过球拍上的避让孔4,并勾按在拍柄上,同时将拍柄置于虎口处,并用大拇指和食指卡勾住;使整个球拍在三个手指及虎口的配合下,控制拍型;无名指和小指此时充分放松。此握拍方法横打来球时,拍面会自然形成角度,不在需用手腕来调整球拍角度,其发力更大,更充分,速度更快。正手扣球时,由于无名指和小指的发力,所以正手扣球的力度更大,正手位扣球时无需用手腕来调整拍面的角度。
横板握拍法:
1)用大拇指从上向下勾住发力柱,同时虎口协助大拇指把整个球拍勾卡住,其余四指和手掌充分放松。此握拍方法适用于台内、近台、反手位的拧打;台内、近台、正手位的扳拧侧打;还适用于正反手位的拇指助力搓球、正反手位的拇指助力削球及正反手位的拇指助力发球。
2)用食指第一关节通过球拍的避让孔勾着球拍,同时用大拇指按住发力柱,就可控制住整个球拍。其余三指及手掌充分放松,此握拍方法适用于台内、近台的快速扳打和快速的扳拉球,及正反手位的快速扳打或发球。
3)用食指第一关节通过球拍的避让孔,用大拇指、中指捏住拍柄两侧,通过上述三指控制住整个球拍。其余两指及手掌充分放松,此握拍方法,适用于对较高的来球及高球、中运台的来球的大力锤打和大力锤拉击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惠胜,未经陈惠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8859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