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飞机背部外挂物支撑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086914.0 | 申请日: | 2012-03-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184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07 |
| 发明(设计)人: | 孙锐;欧阳绍修;何红芳;刘世群;龚丽娟;胡斌;王健;曹红伟;贺宁龙;石鹏飞;周明;何倦户;张军;张小梅;孙乐;汪海清;李敏敏;王道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4C1/00 | 分类号: | B64C1/00 |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 地址: | 723213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飞机 背部 外挂 支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飞机大型背部外挂物支撑装置,具体地说,是关于飞机大型背部外挂物五根支撑杆装置及前支撑杆抗鸟撞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信息化战争的到来,特种机在战争中的作用凸显,而用于特种机的外挂物作为天线的载体结构成为飞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外挂物普遍质量、外形偏大,受各种飞行载荷情况复杂,所以对飞机外挂物支撑装置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飞机大型背部外挂物支撑装置,其支撑杆结构及前支撑杆抗鸟撞装置为我国特种机领域提供了独特的结构形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一种飞机大型背部外挂物支撑装置,可以解决飞机背部外挂物重量大,支撑杆细长比大且前支撑杆组需具备抗鸟撞能力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飞机背部外挂物7采用五根支撑杆与飞机机体连接,采用前2后3布局。飞机背部外挂物7安装在距飞机水平基准线上4.5-5.5米内,前支撑杆组2为左、右两根支撑杆,前支撑杆组2与背部外挂物7的上连接点8及9、前支撑杆组2与飞机机体的下连接点10、11均在同一平面内,前支撑杆组2与机身连接在飞机中央翼3前梁上,前支撑杆组2与背部外挂物7采用固支连接,与机身中央翼3采用铰支连接;前支撑杆组2的支撑杆之间通过中部横向撑杆1连接在一起;后支撑杆组4为左、右两根支撑杆,后支撑杆组4与背部外挂物7的上连接点12及13、后支撑杆组4与飞机机体的下连接点15、16均在同一平面内,该平面与前支撑杆组2所在的平面平行并相距5.5-6.5米,后支撑杆组4与飞机机体的连接在机身5侧部;后支撑杆组4与背部外挂物7及机身5的连接均采用铰支。后斜支撑杆6与背部外挂物7的交点14位于背部外挂物7对称面上,距机身背部约2米,距前支撑杆组2平面5.5-6.5米,后斜支撑杆6与飞机机体的连接点17位于机身对称面上且与前支撑杆组2所在的平面平行并相距7.5-8.5米,后斜支撑杆6与背部外挂物7及机身5的连接均采用铰支。
五根支撑杆横截面为等截面对称的近似翼型结构,横截面最大外形高度为120mm,最大外形长度为397.2mm。支撑杆结构由前、后梁及上下蒙皮、前缘蒙皮、后缘蒙皮连接组成翼型结构。
前支撑杆组2的两根支撑杆采用双层不同材料的蒙皮前缘,外层蒙皮前缘为冲击韧性好的不锈钢板18,内层蒙皮前缘为硬铝铝板19,两层蒙皮前缘用钢铆钉连接;后缘处连接帽形整流片2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采用五根支撑杆装置与飞机机体连接,采用前2后3布局,将轴向拉、压载荷及弯矩传给机身。每个支撑杆外形采用对称翼型,主承力结构采用双梁结构形式,既满足质轻、气动阻力小的特征,又保证支撑杆强度和刚度要求;前支撑杆的一体化抗鸟撞装置提高了飞机结构的抗鸟撞能力和解决了抗鸟撞设计周期长的难题,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解决了鸟体撞击数字仿真的难题,使飞机的性能得到提升。该支撑装置既满足质量轻、气动外形合理的设计要求,又提高了前支撑杆抗鸟撞的能力和鸟撞后飞机的安全裕度,为提高我国飞机的安全性奠定坚实的设计基础,其中前支撑杆抗鸟撞结构技术可以拓宽到飞机机翼、尾翼及其它支撑结构的抗鸟撞领域。
附图说明
图1为飞机大型背部外挂物支撑装置图;
图2为前支撑杆基本结构型式;
其中1为横向撑杆,2为前支撑杆,3为中央翼,4为后支撑杆,5为机身,6为后斜支撑杆,7为背部外挂物,8为左前支撑杆上交点,9为右前支撑杆上交点,10为左前支撑杆下交点,11为右前支撑杆下交点,12为左后支撑杆上交点,13为右后支撑杆上交点,14为后斜支撑杆上交点,15为左后支撑杆下交点,16为右后支撑杆下交点,17为后斜支撑杆下交点,18为前支撑杆前缘不锈钢板,19为前支撑杆前缘铝板,20为前支撑杆后缘整流板,21为后梁,22为隔板,23为前梁,24为中间蒙皮,25为后缘蒙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2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陕西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8691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发动机短舱与机翼连接区的防火隔热结构
- 下一篇:两轮机动/电动车外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