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生物质颗粒燃烧炉的排烟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86121.9 | 申请日: | 2012-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813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李富平;曾露平;杨文通;刘志峰;赵永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23L17/00 | 分类号: | F23L17/00;F23J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张慧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 颗粒 燃烧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烟系统,尤其涉及一种生物质颗粒燃料燃烧炉的排烟系统,属于集热采热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的生物质燃烧炉由燃烧器部分、换热器部分、送料部分、载料部分和排烟系统五部分组成,其中排烟系统主要包括引风机和烟筒。燃料由送料部分送入经过载料部分运输到燃烧器部分燃烧,水与烟气在换热器部分进行能量交换,废气经排烟系统排出。目前,一般的生物质燃烧炉的排烟系统是利用引风机将烟气从燃烧炉中抽出,烟气中的粉尘含量较高,容易附着在引风机叶轮叶片上,磨损叶轮叶片,造成动平衡破坏,致使引风机不能正常工作。与传统燃烧炉不同,本实用新型采用特殊设计的排烟系统,提高了生物质燃烧炉的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替代易损耗的引风机的排烟系统,以克服现有的技术缺陷。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生物质颗粒燃烧炉的排烟系统,它包括烟筒1、引流管2、鼓风机3。引流管2安装在烟筒1的B口内,引流管2的下端连接鼓风机3。引流管2上端比下端窄。烟筒1是由纤维材料与钠水玻璃或钾水玻璃调制的耐酸胶泥混合、搅拌、固化制成的。纤维材料为玻璃纤维布或短玻璃纤维,也可是石棉纤维、陶瓷纤维制成的短纤维或纤维布。烟筒1的C口安装在换热器8的出口。工作时,鼓风机将外界空气吹入烟筒,在引流管的辅助下将燃烧炉的换热器8中排出的烟气吸入烟筒快速排出,可以调整鼓风机3的旋转速度来控制烟气的排出速度。本实用新型所在的生物质颗粒燃烧炉包括排烟系统4、储料箱5、振动给料器6、燃烧器7、换热器8。生物质颗粒燃料通过储料箱5漏斗进入 到振动给料器6中,振动给料器6出口与燃烧器7尾部对接,由其振动给料,之后颗粒燃料进入到燃烧器7中,颗粒燃料在燃烧器7中燃烧,燃烧器7顶部与换热器8底部相连,这样燃烧器7中产生的热烟气上升到换热器8中进行换热,换热后烟气从排烟系统4中排出。
本实用新型在减少能源浪费和污染物排放的同时又具有耐腐蚀、耐高温、抗老化等优点,制造成本低于铁板烟囱,而且,本实用新型是利用鼓风机吹入空气进行排烟,而非利用引风机吸烟后再排出,因此,烟气对鼓风机的损害较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列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烟筒1的主视图,A-A为剖切线。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烟筒1在A-A剖切线位置的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在的生物质颗粒燃料燃烧炉结构示意图。
图中:烟筒1、引流管2、鼓风机3、排烟系统4、储料箱5、振动给料器6、燃烧器7、换热器8。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图4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烟筒1、引流管2、鼓风机3,引流管2的上端比下端窄,引流管2安装在烟筒1的B口,引流管2的下端连接鼓风机3。烟筒1是由纤维材料与钠水玻璃或钾水玻璃调制的耐酸胶泥混合、搅拌、固化制成的。纤维材料为玻璃纤维布或短玻璃纤维,也可是石棉纤维、陶瓷纤维制成的短纤维或纤维布。烟筒1的C口安装在换热器8的出口。工作时,鼓风机将外界空气吹入烟筒,在引流管的辅助下将燃烧炉的换热器8中排出的烟气吸入烟筒快速排出,可以调整鼓风机3的旋转速度来控制烟气的排出速度。
如图4所示,说明一下本实用新型所在的生物质颗粒燃烧炉的工作原理,它包括排烟系统4、储料箱5、振动给料器6、燃烧器7、换热器8。生物质颗粒燃料通过储料箱5漏斗进入到振动给料器6中,振动给料器6出口与燃烧器7尾部对接,由其振动给料,之后颗粒燃料进入到燃烧器7中,颗粒燃料在燃烧器7中燃烧,燃烧器7顶部与换热器8底部相连,这样燃烧器7中产生的热烟气上升到换热器8中进行换热,换热后烟气从排烟系统4中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8612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