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底盘下线检测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84001.5 | 申请日: | 2012-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430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杨帆;唐辉;王永庭;王舜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经纬恒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G05B2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逯长明 |
地址: | 100101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底盘 下线 检测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的生产线下线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底盘下线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车辆的生产线下线检测贯穿于车辆的整个生产过程中,其包括车门总成下线检测、仪表总成下线检测、驾驶室总成下线检测和底盘下线检测等,这些下线检测的目的是检查和发现车辆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装配问题、电气故障以及线束的开路短路情况等。
随着车辆生产线下线检测技术的发展,整车厂生产线已逐步走向现代化,生产线上配有各类下线检测设备。然而,对底盘模块进行下线检测的手段还不够完善,整车厂生产线上缺少专门的底盘下线检测设备,因此,底盘模块经常出现线束、电器件故障等情况。更为严重的是,如果在对底盘模块进行下线检测时没有检测出存在的故障,那么,整车厂在整车下线环节对整车电器进行检测时,一旦发现问题,对于故障的定位分析及整车拆装返修的难度将大大增加,因此降低了生产效率、增加了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底盘下线检测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因缺少专门的底盘下线检测设备而导致底盘模块中经常出现线束、电器件故障等情况的问题。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底盘下线检测设备,包括:
对底盘模块进行测试的测试执行单元,与所述测试执行单元连接的主控单元,和与所述测试执行单元和所述主控单元连接、对所述测试执行单元和所述主控单元进行供电的电源;
所述主控单元包括:接收用户的测试触发命令的显示操作模块,和与所述显示操作模块连接、从所述显示操作模块获取所述测试触发命令并根据所述测试触发命令控制所述测试执行单元进行测试的测试控制模块;
所述电阻测试模块内置有对所述底盘总成线束连接器的各个引脚间的阻值进行测试并显示测试数据的数字表。
所述底盘总成线束连接器设置有接口,所述接口上设置有多个端口,所述每个端口对应所述底盘总成线束连接器的一个引脚。
所述测试执行单元还包括:将所述多个端口进行切换,实现任意两个端口相连接的多路开关模块。
所述主控单元还包括:与所述测试控制模块连接、当所述测试执行单元的测试结果不合格时进行提示的声光报警模块。
主控单元还包括:与所述测试控制模块连接、打印所述测试执行单元的测试结果的打印输出模块。
所述设备,还包括:辅助单元;
所述辅助单元包括:安装所述测试执行单元的吊挂模块和将所述测试触发命令并显示所述测试执行单元的测试结果的手持终端。
所述设备,还包括:辅助单元;
所述辅助单元包括:安装所述测试执行单元的吊挂模块。
所述显示操作模块为手持终端。
所述测试控制模块与所述测试执行单元通过标准USB口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底盘下线检测设备,该设备通过主控单元的显示操作模块接收用户的测试触发命令,主控单元的测试控制模块从显示操作模块获取测试触发命令并根据测试触发命令控制测试执行单元进行测试,测试执行单元的电阻测试模块对底盘模块的底盘总成线束连接器的各个引脚间的阻值进行测试。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设备专门用于在线对底盘模块进行检测,通过该设备测试得到的底盘总成线束连接器的各个引脚间的阻值可快速定位故障,大大减小维修难度,因此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设备通过多路开关模块实现了测试通路的快速切换;声光报警模块和打印输出模块使得工作人员更直接、直观的得到检测结果;通过辅助单元实现了在线随行测试,增加了设备的灵活度,避免了节拍紧张时测试人员往返于检测设备与被测底盘模块之间,大大减少了测试时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底盘下线检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底盘下线检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底盘下线检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底盘下线检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经纬恒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经纬恒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8400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