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速电子线线缆测试通用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83625.5 | 申请日: | 2012-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225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07 |
发明(设计)人: | 江斌;依晓春;尹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缆研究所;上海赛克力光电缆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04 | 分类号: | G01R1/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31219 | 代理人: | 雷绍宁 |
地址: | 20009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速 电子线 线缆 测试 通用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缆测试用夹具,特别涉及一种高速电子线线缆测试通用夹具。
背景技术
电子线作为电子信息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电器类产品的“血管”和“神经”。电子线缆的出现给传统的通信电缆行业注入了新的生命力。相比国外先进国家,国内对高速电子线技术的研究还停留在较低的水平。国内企业更多地停留在单纯的生产制造上,而忽略了对高速电子线缆的技术性能的深入研究。形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内至今没有形成能够支撑高速电子线缆深入研究所必须的测试分析手段。因此,展开对高速电子线的测试技术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测试解决方案,对中国的高速电子线的发展将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测试中一个最为关键的问题就是线缆与测试部分的连接,即夹具部分。现有的测试用夹具大多采用弹簧式的压接头,接线孔小,如果夹具位置固定,则用户观察接线位置不明显,而且压接端位置看不见,用户不能直观的判断接线情况。而我们所要测试的高速电子线使用或测试的频段较高,长度短,通过试验发现,剥线长度越短,测试结果越好,剥线长度短,在这种接线位置不可见的夹具上,要保证线对接线效果就比较困难,直接影响测试的稳定性及精度。因此,缺乏一种接线位置可见并能适用于各种粗细高速电子线线缆检测用的夹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接线位置可见、适应各种线径的高速电子线线缆测试通用夹具,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速电子线线缆测试通用夹具,包括
底座,底座上设有导线板、绝缘板和固定柱,绝缘板覆盖在导线板的上方,导线板的前方伸出两个导电触片,导线板的后端与测试端子相连,所述固定柱顶端设有沿同一直径外凸的两个凸柱;
压紧盖,压紧盖与底座轴动相连,压紧盖上设有两个导线压片,导线压片与所述导电触片配合夹持待测高速电子线;
设在所述压紧盖上方的旋钮,所述旋钮穿过所述压紧盖连接一中空的连接件,连接件的两侧壁上均设有从连接件底端螺旋上升的导向槽,在压紧盖压向底座时,所述固定柱伸入所述连接件内,并所述固定柱上的凸柱伸入所述导向槽内,旋转旋钮所述固定柱在导向槽内滑动。
本实用新型所述底座上还设有一导线槽,所述导线板上的导电触片伸入所述导线槽内。
本实用新型所述压紧盖内横向放置第二弹簧,在第二弹簧的端部设置一定位球,所述连接件上设有一容置所述定位球的定位槽。
本实用新型所述定位槽位于所述导向槽最低端的正上方。
本实用新型在所述导线压片的前方设置一个压紧柱,压紧柱的顶部伸入所述压紧盖内并与压紧盖内的第一弹簧相连,压紧柱与所述底座的前端配合压紧所述待测高速电子线的绝缘部份。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高速电子线线缆测试通用夹具,具有以下优点:
(1)采用开合式的夹具能清楚地看到高速电子线的夹持位置,确保高速电子线的导线与导电触片良好接触,确保接线质量;
(2)通过旋钮、连接件与固定柱的配合,使固定柱的凸柱在连接件的导向槽内滑动,又因导向槽为螺旋上升地,因此可以将压紧盖拉向底座进而夹持高速电子线,旋转角度不同,压紧程度也就不同,可保证各种类型、不同线径高速电子线线缆的压紧;
(3)压紧柱与底座配合将高速电子线绝缘部分压紧,压紧柱是活动连接于压紧盖上的,因此可同时实现不同高速电子线绝缘部分的压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高速电子线线缆测试通用夹具的具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高速电子线线缆测试通用夹具的分解图。
图3为所述连接件的具体结构图。
图中,1,底座;2,导线槽;3,固定柱;4,压紧盖;5,测试端子;6,导线板;61,导电触片;7,绝缘板;8,第二弹簧;9,定位球;10,销钉;11,销钉;12,销轴;13,连接件;131,导向槽;132,定位槽;14,上盖;15,第一弹簧;17,旋钮;18,压紧柱;19,下盖;191,压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缆研究所;上海赛克力光电缆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上海电缆研究所;上海赛克力光电缆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8362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