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铁路轨道本身的自动化远程监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83502.1 | 申请日: | 2012-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869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付仲润;陈天彦;尚志勇;杨久坤;张涛;王哲强;李铮峥;李治国;马召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B35/00 | 分类号: | E01B35/00 |
代理公司: | 洛阳明律专利代理事务所 41118 | 代理人: | 卢洪方 |
地址: | 471009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铁路 轨道 本身 自动化 远程 监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铁路轨道施工监测技术,主要提出一种用于铁路轨道本身的自动化远程监测装置,适用于高速及普速铁路轨道本身的自动化远程监测。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及近远期规划需要,在国有铁路、地铁线附近作业已逐渐成为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而盾构区间下穿国铁线路必将随着城市地下交通网的实施和普及成为不可避免的问题,确保铁路安全是盾构区间下施工最基本也是最终目标,尤其是近年来高速铁路的修建和运营更对安全提出了较为苛刻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在施工过程中及时了解相关监测信息。
盾构正式穿越京津城际高速铁路高架段、高填路基段和站区道岔集中段在天津是首次,在全国也是第一次,如何保证施工期间的铁路(高铁)运营安全,正是地铁施工亟需解决的问题。其中,作为重要角色的监测更应引起高度重视,只有及时发现问题才能防患未然。
然而,高速铁路为封闭运行线路,且京津城际列车频率很高,常规的人工上道监测手段已不能满足要求,也不被允许,因此必须采用自动化监测。而自动化监测一般只针对路基,无法满足钢轨本身监测要求,目前在京津城际甚至全国范围的高速铁路上尚未有针对钢轨的自动化实时监测案例。
因此,针对盾构穿越高铁及相关类似工程,研究如何进行钢轨本身的自动、连续、稳定、高精度监测技术及其配套技术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用于铁路轨道本身的自动化远程监测装置,使其可以自动实时精确监测施工过程中所影响钢轨的沉降和位移,因此也就能体现两轨高差及轨距;另外,还可通过自动化系统远程获取监测结果,从而达到保证铁路安全的目的。
为完成上述发明任务,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铁路轨道本身的自动化远程监测装置,主要包括连接在钢轨上的连接构件和用以对钢轨的沉降、位移进行检测的测量仪器;所述的连接构件低于钢轨轨面,主要包括螺杆、固定卡扣和棱镜;所述的固定卡扣为两个,分别扣合在钢轨轨脚的左右两侧;所述的螺杆位于钢轨的轨底,且其两端分别穿出位于钢轨轨底左右两侧的固定卡扣;在所述的螺杆上对应两个固定卡扣分别具有用以使固定卡扣卡紧钢轨轨底的螺母;在所述螺杆的一端设置有用以接收测量仪器所发出的光信号、并将其反射回测量仪器的棱镜;所述的测量仪器通过支架固定在固定的平面上,对应所述的测量仪器设置有用以将测量仪器的数据发射给远程计算机的信号发射器。
所述的自动化远程监测装置为沿钢轨的铺设方向设置的多组。
所述的固定卡扣具有用以与钢轨轨脚的形状相吻配的凹槽。
所述的测量仪器为全站型电子速测仪。
所述的棱镜通过棱镜转接头连接在螺杆的一端。
所述的棱镜转接头与螺杆为螺纹连接。
所述的棱镜转接头与螺杆为焊接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铁路轨道本身的自动化远程监测装置,利用棱镜与测量仪器可以自动实时精确的监测施工过程中所影响钢轨的沉降和位移,因此也就能体现两轨高差及轨距;另外,还可通过远程计算机远程获取监测结果,从而达到了保证铁路安全的目的,并具有绿色环保,灵活机动,拆装及维护方便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连接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测量仪器的使用状态图。
图中, 1、钢轨, 2、螺杆,3、固定卡扣,4、螺母,5、弹性垫圈, 6、垫圈, 7、棱镜转接头,8、棱镜架, 9、棱镜, 10、测量仪器, 11、支架,12、混凝土堆,13、无线发射终端,14、信号发射器,15、约束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8350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