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SCR喷射系统的添蓝罐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83071.9 | 申请日: | 2012-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788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吴君华;吕再明;高立志;卢尧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天雄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3/28 | 分类号: | F01N3/28;F01N9/0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钟锋 |
地址: | 43820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scr 喷射 系统 添蓝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内燃机排气净化系统,具体涉及用于柴油机排气后处理,以降低柴油机NOx排放的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SCR喷射系统,Selective Catalyst Reduction),特别是SCR喷射系统的添蓝罐。
背景技术
针对机动车的排放物,人们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手段来消除其含有的有害物质。SCR技术是降低NOx化合物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发动机SCR后处理技术是将还原剂尿素溶液喷入到发动机排气中,在废气温度和气流的作用下,尿素溶液能快速分解释放出氨,将NOx还原成为氮气,达到降低NOx的效果。由于尿素溶液具有性能稳定、化学反应简单、所需还原剂相对量少等优点而得到人们的推广和使用。
国际标准ISO22241-1规定了用于柴油机的NOx还原剂AUS32的质量要求。这是一种尿素含量为32.5%的尿素水溶液,简称为添蓝,其初始结晶温度为-11.5℃。
现有的SCR喷射系统一般都是外国厂商生产的,它包括添蓝罐、输送泵、蓄压腔、添蓝回流系统、储气罐、添蓝喷嘴等,配制的添蓝储存在添蓝罐中,添蓝罐通过管路连接输送泵,添蓝罐中的添蓝经输送泵增压后经管路输送到蓄压腔,其中部分添通过管路到达添蓝喷嘴后,与储气罐提供的气体一起喷入发动机排气管内,蓄压腔中多余的添蓝经过添蓝回流系统回到添蓝罐体。
现有的SCR喷射系统管路系统非常复杂,不便于整车的布置,造成价格很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SCR喷射系统的添蓝罐,该添蓝罐可简化SCR喷射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SCR喷射系统的添蓝罐,它包括罐体和输送泵,输送泵的输入端与罐体内部联通,罐体上设有泵体,所述输送泵设置在泵体内。
上述方案中,泵体内还设有蓄压腔和压力调节阀,输送泵的输出端与蓄压腔联通;蓄压腔的输出端与SCR喷射系统的喷嘴联通,蓄压腔的回流端通过压力调节阀与罐体内部联通。
上述方案中,所述泵体设置在罐体的顶部。
上述方案中,罐体内设有输出管和回流管,输送泵的输入端通过输出管与罐体内部联通,蓄压腔的回流端依次通过压力调节阀、回流管与罐体内部联通。
上述方案中,输送泵为电磁泵。
上述方案中,罐体内还设有循环加热水管,循环加热水管的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与发动机的循环水系统联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罐体和输送泵集成一体,减少了添蓝罐和输送泵之间的管路,从而简化了SCR喷射系统。
2、泵体内还设有蓄压腔和压力调节阀,使得罐体、输送泵、蓄压腔和回流系统集成一体,进一步简化了SCR喷射系统,更方便整车的布置,降低了整车成本。
3、所述泵体设置在罐体的顶部,有利于蓄压腔和管路内的添蓝在重力作用下自然回流到添蓝罐内,可以免除低温下冻结损坏添蓝泵系统。
4、输送泵采用电磁泵作为驱动动力,体积小,便于集成在罐体上,控制简单,运行可靠。
5、采用发动机的循环水加热添蓝罐中的尿素,还可以采用套管方式加热添蓝管,确保系统在低温环境下的可靠运行,并且节省了电能。
附图说明
图1为具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SCR喷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排气管,2-喷嘴,3-电控单元,4-空气电磁阀,5-罐体,6-添蓝,7-加注阀,8-进水管,9-进水电磁阀,10-泵体,11-加热水管,12-输出管,13-过滤器,14-输送泵,15-蓄压腔,16-出口管,17-出水管,18-压力调节阀,19-回流管,20-压力传感器,21-温度传感器,22-液位传感器,23-放液口,24-储气罐,25-减压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SCR喷射系统包括本实用新型添蓝罐、喷嘴2、电控单元3等。本实用新型添蓝罐实施例包括罐体5,罐体5的顶部设有泵体10,泵体10内设有输送泵14、蓄压腔15和压力调节阀18;输送泵14的输出端与蓄压腔15联通;蓄压腔15的输出端与SCR喷射系统的喷嘴2联通,蓄压腔15的回流端通过压力调节阀18与罐体内部联通。输送泵为电磁泵,压力调节阀18为电磁阀。
罐体5内设有输出管12和回流管19,输送泵14的输入端通过输出管12与罐体5内部联通,蓄压腔15的回流端依次通过压力调节阀18、回流管19与罐体5内部联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天雄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北天雄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8307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空心衣帽架的生产方法
- 下一篇:多路供电智能调度管理器及其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