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地下水发育斜坡地段铁路路基防排水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082509.1 | 申请日: | 2012-03-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585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 发明(设计)人: | 顾湘生;孙红林;赵新益;陈尚勇;沈伟升;熊林敦;李丹;郭坚鸽;彭志鹏;刘好正;朱先锋;吴成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1F5/00 | 分类号: | E01F5/00;E01C3/06;E02D19/18 |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黄行军 |
| 地址: | 430080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地下水 发育 斜坡 地段 铁路 路基 排水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路基综合工程类,具体涉及一种地下水发育斜坡地段铁路路基防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路基工程是铁路线路基础的重要类型之一,它与桥梁、隧道和轨道构成了铁路线路的整体。路基工程终日暴露在自然界,时刻受到各种自然条件的侵袭和破坏。水是铁路路基工程主要危害源之一,在地下水发育的斜坡地段修建路基工程时,地下水的流动,容易导致基底软化、基床内细颗粒被水带走等一系列问题。长期下来,路基容易发生沉陷、失稳等病害,影响铁路安全运营。故优良的防排水设施能够有效防止水对铁路路基的侵害,提高铁路路基的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地下水发育斜坡地段铁路路基防排水系统,解决地下水的流动导致基底软化、基床内细颗粒被水带走等一系列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一种地下水发育斜坡地段铁路路基防排水系统,该系统设置在铁路路基内及路基斜坡上方坡脚外侧,其斜坡包括上层透水层、下层不透水层,所述系统包括高压旋喷桩隔水帷幕、花管注浆和排水沟,路基斜坡上方坡脚外侧的透水层打设高压旋喷桩隔水帷幕并进入不透水层,高压旋喷桩隔水帷幕上方还设有有排水沟,路堤内打设花管注浆穿过透水层并进入不透水层。
优选地,所述排水沟背面设置砂砾石反滤层和泄水孔。
优选地,如果边坡上有泉眼,所述排水沟连通有泉眼辅助排水沟,泉眼辅助排水沟和泉眼间设置过滤层,其过滤层还依次包括干砌片石、卵砾石反滤层和砂砾石反滤层。
优选地,所述路基斜坡上方坡脚外侧的透水层打设2~3排互相咬合的高压旋喷桩至不透水层。
优选地,所述排水沟为混凝土排水沟或浆砌片石排水沟任选其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在铁路路堤斜坡边的透水层打设高压旋喷桩隔水帷幕,隔断斜坡上方的地下水;路堤内打设花管注浆,采用花管注浆对路堤填料和透水层进行固结处理,增强路堤整体稳定性,防止细颗粒被地下水带走。排水沟可排除地表水。可以解决地下水发育地段的防排水问题,保证路基的长期稳定性。可应用于新建铁路地下水发育斜坡地段路基设计,也可用于既有运营铁路病害整治。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地下水发育斜坡地段路堤综合防排水系统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泉眼处增设排水沟平面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泉眼处增设排水沟剖面图;
图中,1透水层,2不透水层,3路堤,4高压旋喷桩,5花管注浆,6排水沟,7砂砾石反滤层,8泄水孔,9泉眼辅助排水沟,10干砌片石,11卵砾石反滤层,12砂砾石反滤层,13泉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以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图中所示一种地下水发育斜坡地段铁路路基防排水系统,该系统设置在铁路路基内及路基斜坡上方坡脚外侧,其斜坡包括上层透水层1、下层不透水层2,所述系统包括高压旋喷桩隔水帷幕4、花管注浆5和排水沟6,路基斜坡上方坡脚外侧的透水层1打设3排高压旋喷桩隔水帷幕4并进入不透水层2,高压旋喷桩隔水帷幕4上方还设有排水沟6,路堤3内打设花管注浆5穿过透水层1并进入不透水层2。
排水沟6为混凝土或浆砌片石排水沟,排水沟6背面设置砂砾石反滤层7和泄水孔8,将隔水帷幕顶面的地下水引入排水沟6。
如果边坡上有泉眼,排水沟6连通有泉眼辅助排水沟9。将泉水引入排水沟6内,为防止泉水冲刷造成土壤流失。泉眼辅助排水沟9和泉眼13间设置过滤层,其过滤层还依次包括干砌片石、卵砾石反滤层和砂砾石反滤层。如果边坡存在泉眼13,泉眼辅助排水沟9将泉水引入排水沟内;防止泉水冲刷造成土壤流失。而干砌片石10、卵砾石反滤层11、砂砾石反滤层12可以过滤泉水防止堵塞泉眼辅助排水沟9和排水沟6。
高压旋喷桩隔水帷幕4、花管注浆5等防水措施以及加大排水沟6和辅助排水沟9等排水措施处理后,可保证路基的长期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8250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