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注塑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81142.1 | 申请日: | 2012-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728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殷春龙;龚文鹏;黄锦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B29C45/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455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注塑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塑模具,特别是涉及一种提高模具使用寿命及产品良率的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注塑成型技术是指把塑料加入注塑成型机的料筒中,经加热到熔融状态,在注塑机的螺杆或柱塞的推动下,经喷嘴和浇灌系统进入模具的型腔,注塑料冷却硬化成型。
传统的注塑成型模具由上模、下模以及顶出机构构成,上模包括上固定板及固定于上固定板下方的上模板,下模包括一与上模板对应配合的下模板、固定于下模板下方两侧的两支撑块及固定于两支撑块下方的下固定板,合模时,上模板和下模板配合形成型腔。顶出机构设置于两支撑块与下固定板之间,包括顶板,支撑导柱和顶针,支撑导柱下端固定于下固定板上,上端套设于下模板相应的安装槽内,以确保顶出机构上下移动时的方向准确性。上模上装设有浇注系统。
但是,上述注塑模具在生产中,即当注塑机构向注塑模具灌注熔融态的塑料时,熔融态的塑料从上模的浇注系统向下以很高的速度流入型腔,瞬间对下模板产生一定的冲击力,使下模板产生以瞬间的向下变形,且在量产中多次重复使用后,很容易造成下模板向下变形,使下模板与上模板围成的型腔会有微小的变形,进而影响模具使用寿命及降低产品良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提高模具使用寿命及产品良率的注塑模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注塑模具,包括上模、与上模对应配合的下模以及顶出机构。上模包括一上固定板及固定于上固定板下方的上模板,上模上设有浇注系统。下模包括一下模板、固定于下模板下方两侧的两支撑块及固定于支撑块下方的下固定板,下模板下表面向上凹设有若干凹槽。合模时,上模板和下模板配合形成型腔,型腔与浇注系统连通。所述顶出机构设置于两支撑块与下固定板之间,包括若干顶板、至少一支撑导柱和顶针。顶板上开设有若干导柱孔,导柱孔内固定有一套筒,具体的,套筒包括圆筒状的主体部,主体部外表面周缘凸设有卡持带,套筒套装于顶板的导柱孔内,卡持带卡持于顶板之间,以将套筒固定于顶板的导柱孔内。所述支撑导柱呈圆柱状,其套设于套筒内,下端固定于下固定板上,上端中部向上凸伸一定位柱,支撑导柱上端的定位柱周缘形成支撑面,定位柱套装固定于下模板凹槽内,支撑面支撑于下模板下表面,顶针下端固定于顶板上,上端可向上伸入于型腔。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注塑模具通过支撑导柱下端固定于下固定板上,上端的定位柱套装固定于下模板凹槽内,支撑面支撑于下模板下表面,从而可平衡在注入熔融态塑料时对下模板产生的冲击力,有效防止下模板变形,以提高产品良率和注塑模具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注塑模具的较佳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注塑模具 10 上模 11
上固定板 111 上模板 112
下模 12 下模板 121
支撑块 122 下固定板 123
顶板 21 套筒 211
主体部 2111 卡持带 2112
支撑导柱 22 定位柱 221
支撑面 222 顶针 23。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注塑模具10包括上模11、与上模11对应配合的下模12以及顶出机构(图未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8114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牙膏盒
- 下一篇:可调谐天线及装配该可调谐天线的移动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