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涨式双向大间隙密封圈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80591.4 | 申请日: | 2012-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690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胡三恩;解庆;张永红;李秀全;谯正武;牛文录;张利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蓝科石化高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蓝滨石化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兰州蓝亚石油化工装备工程有限公司;机械工业兰州石油钻采炼油化工设备质量检测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J15/46 | 分类号: | F16J15/4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科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30 | 代理人: | 张亚军;陈宪忠 |
地址: | 730070 ***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涨式 双向 间隙 密封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密封元件领域,尤其涉及用于锅炉用钢管、热交换器用钢管、石油套管、石油油管、普通钢管等试验耐压所必需的内涨式双向大间隙密封圈。
背景技术
所有按标准规定要做水压试验的钢管或石油套管、石油油管,大多采用径向外抱式外径密封圈密封,密封圈安装于钢管两端,当进行试压时,两端密封模具组合体由移动机构使其紧紧贴在钢管端面,高压力试验液体由密封圈加压通道直接作用于外抱式密封圈外径,使密封圈收缩紧紧贴在钢管外径,从而实现钢管试压的密封。传统的密封圈在试验结束后,由于钢管的高压泄压速度快,致使密封圈受力不均,其密封圈内部应力由高应力快速释放为零应力,造成密封圈唇口撕裂,寿命严重缩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涨式双向大间隙密封圈,用于解决钢管水压试验中密封圈受力不均导致的唇口撕裂、寿命缩短等问题。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内涨式双向大间隙密封圈,其特征为,它包括承压圆弧块4、防脱销6和密封圈本体5,所述的密封圈本体5是在两端面对称设置凸台的圆环柱体,内圆表面对称设置2个环形凹槽7,在轴线方向上沿内圆周均匀分布若干个贯通两端面的半圆形的导流槽8;若干对扇形的承压圆弧块4紧贴密封圈本体5对称布置在两个凸台上,并沿周向均匀排列,所述的承压圆弧块4之间有间隙9;承压圆弧块4不超出密封圈本体5的外圆周面,所述的承压圆弧块4和密封圈本体5用防脱销6连接固定。
所述的承压圆弧块4、密封圈本体5和防脱销6的连接为过盈配合。
所述的防脱销6为圆柱销或矩形销。
所述的密封圈本体5的材料为聚氨酯。
所述的承压圆弧块4的材料为钢。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对于大直径锅炉用钢管、热交换器用钢管、石油套管、石油油管、普通钢管等的耐压力试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涨式密封圈解决了密封模具结构尺寸庞大的问题,节约了设备制造费用;
2.双向承压圆弧块解决了内涨式密封圈因单边受力不均而造成的密封圈唇口单面撕裂,寿命严重缩短的问题,提高了密封圈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加了企业经济效益。
3.结构简单,方案易于实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安装后的轴线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轴线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轴向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安装后的轴线剖视的工作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试压模具 2:内涨式双向大间隙密封圈 3:试压钢管
4:承压圆弧块 5:密封圈本体 6:防脱销
7:U型沟槽 8:导流槽 9: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图3所示,一种内涨式双向大间隙密封圈,它包括承压圆弧块4、防脱销6和密封圈本体5。所述的密封圈本体5是在两端面对称设置凸台的圆环柱体,内圆表面对称设置2个环形凹槽7,凹槽7在轴向断面上呈W型;在轴线方向上沿内圆周均匀分布若干个贯通两端面的半圆形的导流槽8。若干对扇形的承压圆弧块4紧贴密封圈本体5对称布置在两个凸台上,并沿周向均匀排列,所述的承压圆弧块4之间有间隙9所述的承压圆弧块4和密封圈本体5通过防脱销6用过盈配合连接。承压圆弧块4不超出密封圈本体5的外圆周面,所述的承压圆弧块4和密封圈本体5用防脱销6连接固定。
所述的防脱销6为圆柱销或矩形销。所述的密封圈本体5为整体结构,材料为聚氨酯,。所述的承压圆弧块4的材料为钢。
如图1所示,图中示意了内涨式双向密封圈的安装和试压钢管的就位关系。当钢管3进入试压模具1之前,密封圈本体5为收缩状态,钢管外径与试压模具1之间有大间隙,钢管内径与密封圈外径也为大间隙。因此当钢管进入试压模具时,不会损伤密封圈,起到了保护作用。
如图4所示,当钢管3进入试压模具1就位之后,在预密封压力P1的作用下密封圈2向外涨大直至紧紧贴在钢管3内径表面,在压力P1达到某一设定值时,再对钢管3内灌注液体,当钢管内液体的压力P2达到预先设定的压力值后,整体开始保压。当保压结束,钢管试压完成后,先卸载钢管内部的压力P2,再行卸载预密封压力P1,当预密封压力P1卸载结束后,密封圈2由于弹性作用收缩至初始状态,钢管3退出试压模具1,整个过程结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蓝科石化高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蓝滨石化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兰州蓝亚石油化工装备工程有限公司;机械工业兰州石油钻采炼油化工设备质量检测所有限公司,未经甘肃蓝科石化高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蓝滨石化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兰州蓝亚石油化工装备工程有限公司;机械工业兰州石油钻采炼油化工设备质量检测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8059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平移阀
- 下一篇:一种改进唇面和回油线的高速油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