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玻璃容器的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79480.1 | 申请日: | 2012-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418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发明(设计)人: | 郭建刚;曾志平;纪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新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B13/02 | 分类号: | B65B13/02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粤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64 | 代理人: | 唐强熙 |
地址: | 5283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 容器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玻璃容器,特别是一种玻璃容器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玻璃容器日渐在家用电器上的应用,对玻璃容器的需求日益加大;玻璃容器也不象过去只是把它仅仅当成单一的装饰品或日常生活用品,而是需要跟其它材质的零件形成有效的连接,在家用电器上,特别是跟塑料件的连接;因此,在标准化的现代生产中,如何实现玻璃容器与塑料件形成有效、牢固的连接就成了必须要克服和面对的问题;当然,因为玻璃容器成型工艺(吹塑成型工艺或压注成型工艺)的原因,玻璃容器的尺寸、形状公差较大,单纯靠玻璃容器跟塑料件固性的机械连接就无法实现,必须要借助其它弹性件或弹性装置来补偿玻璃容器的尺寸形状公差后再形成有效、牢固的连接。
而作为传统的玻璃容器与塑胶件的连接是靠有机硅密封胶直接粘接。首先把玻璃容器的顶部边缘置入塑料件的凹槽中,然后往塑料件的凹槽中灌注液态有机硅密封胶,待一定时间后,液态有机硅密封胶凝固成固态有机硅密封胶,此时,依靠固态有机硅密封胶与塑料件及玻璃容器的粘结,从而把玻璃容器、塑料件、固态有机硅密封胶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来实现连接。
但是,绝大部分塑料件因为材料分子的表面活性能较低,跟固态有机硅密封胶的粘结力小,导致塑料件无法跟固态有机硅密封胶形成有效的粘结,或者是粘结性能很差,根本就不能满足产品的使用要求;同时,有一部分满足粘结性能的塑料件因为要满足食品卫生的要求而不能用在跟食物或水接触的家用电器上;更有一部分满足粘结性能的塑料件因为热、光、辐射等的影响而发生降解直至开裂,在使用过程中不能长期有效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操作灵活、连接牢靠的玻璃容器的连接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玻璃容器的连接结构,包括玻璃容器和塑胶件,该塑胶件上设置有凹槽,玻璃容器的顶部插装在凹槽内,凹槽内充注有有机硅密封胶,其结构特征是玻璃容器的顶部与塑胶件之间设置有金属件。
所述玻璃容器的顶部设置有顶部凸缘,金属件设置在顶部凸缘与塑胶件之间。
所述金属件上设置有突起。
所述突起朝向金属件的内侧。
所述金属件上设置有翻边,该翻边嵌入塑胶件内。
所述金属件紧贴凹槽的内壁。
所述金属件呈环状或弧状。
所述金属件的截面呈n形。
所述金属件呈片状或环状。
所述金属件为不锈钢圈或不锈钢片。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后,利用金属件,也就是不锈钢与有机硅密封胶的粘结性能非常好的特点,可以将玻璃容器和塑胶件牢固的连接为一体,提高了玻璃容器和塑胶件的之间的连接强度;并且,通过不锈钢圈或不锈钢片上设置的突起能更有效的扣住固态有机硅密封胶,进一步的提高玻璃容器和塑胶件的之间的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合理、操作灵活和连接牢靠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一实施例中的塑胶件和不锈钢圈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一实施例中的不锈钢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的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塑胶件,1.1为凹槽,2为金属件,2.1为突起,2.2为翻边,3为有机硅密封胶,4为玻璃容器,4.1为顶部凸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第一实施例
参见图1-图5,本玻璃容器的连接结构,包括玻璃容器4和塑胶件1,该塑胶件1上设置有凹槽1.1,玻璃容器4的顶部插装在凹槽1.1内,凹槽1.1内充注有有机硅密封胶3,玻璃容器4的顶部与塑胶件1之间设置有金属件2。
上述的玻璃容器4的顶部设置有顶部凸缘4.1,该顶部凸缘4.1插装在凹槽1.1内,凹槽1.1内充注有有机硅密封胶3,顶部凸缘4.1与塑胶件1之间设置有金属件2。
该金属件2上设置有突起2.1。突起2.1朝向金属件2的内侧。金属件2上设置有翻边2.2,该翻边2.2嵌入塑胶件1内。金属件2紧贴凹槽1.1的内壁。金属件2呈圆环状或圆弧状。金属件的截面呈n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新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新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7948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下烟库区空头烟支的检测装置
- 下一篇:小卫星控制力矩陀螺次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