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棘轮放料机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078444.3 | 申请日: | 2012-03-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188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07 |
| 发明(设计)人: | 滕志中;赵剑福;陆静金;黄蔚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肯克重工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G47/74 | 分类号: | B65G47/74 |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事务所 32228 | 代理人: | 孙力坚 |
| 地址: | 214151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棘轮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设备领域,尤其是用于管料加工时上料、下料工位的棘轮放料机构。
背景技术
管料生产制造作业过程中,由于各个工位加工制造的需要,对管料位置需要进行挪动,或者对管料上料、下料的操作,从而使管料进入到下一道工序。
目前,常用的管料上料或下料的操作方式一般采用人工操作行车吊输送或采用在倾斜台架上自由滚落输送管料两种方法,这两种方法分别存在如下缺点:
(1)采用人工操作行车吊运,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由于管料体积大、质量大,在运输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2)采用带有斜度的轨道台架,通过管料的自重来输送时,由于管料的自重,掉落到下个工作台面时,会产生一定的冲击力,损坏管料表面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无法安全放料,易损坏管料等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制作方便的棘轮放料机构,从而能安全将管料从一个位置输送到另一个位置,节约时间,提高了管料的分流效率,降低了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棘轮放料机构,多组棘轮机构通过传动轴间隔连接,所述棘轮机构包括棘轮,底座,所述底座中部开有凹槽,所述棘轮卡入底座所开凹槽内,中间连接传动轴,并在棘轮两侧通过轴承装置支撑固定;所述传动抽由电机驱动。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
所述棘轮在圆周上设置有均匀圆弧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棘轮放料机构,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实现了管料在加工过程中进行上料、下料移动工位时不会产生冲击,有效的保护管料的输送;通过将管料放置于开有圆弧凹槽的棘轮中,并通过电机控制其旋转角度,方便的实现了管料从一个位置输送到另一个位置的需求,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通过斜面机架上的滚动或吊运,产生冲击并损伤管料表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棘轮放料机构,如图1所示,四组棘轮机构通过传动轴4间隔连接,见图2,棘轮机构包括棘轮1,棘轮1在圆周上设置有均匀圆弧凹槽6,圆弧凹槽6的大小根据所需加工的管料直径确定;还包括底座3,底座3中部开有凹槽11,棘轮1卡入底座3所开凹槽11内,中间连接传动轴4,并在棘轮1两侧通过轴承装置2支撑固定,传动抽4由电机5驱动。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在实际应用中,带有倾斜角度的机架10上的钢管8通过卡料机构9顺序输送,当一根钢管8从机架10上输送到棘轮1的圆弧凹槽6内,四组棘轮机构通过传动轴4同时旋转,从而顺利将钢管8从机架10上输送到工作台7,进入到下一道工序加工。
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所加工管料的长度和质量,合理设置棘轮机构之间的间隔位置和布置数量,通过本实用新型可以方便的实现将管料从一个位置带到另一个位置,保护了管料,管料移动工位时无冲击,输送可靠,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卡料机构9详见本申请人的专利申请《一种卡料放料机构》。
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肯克重工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无锡肯克重工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7844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海洋平台打入式钢管桩土塞深度测试装置
- 下一篇:蜂窝电场零误差的安装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