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配筋砌体的支模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077523.2 | 申请日: | 2012-03-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671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 发明(设计)人: | 徐丰贤;艾思卫;邓小华;吴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省发达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G11/08 | 分类号: | E04G11/08;E04G17/065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配筋砌体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配筋砌体的支模结构。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主体施工过程中,由于均采用留架眼、用木方料穿过墙体搭设模板支架的方法,在施工堵架眼时,由于架眼部位纵向灰缝压实和竖向灰缝填充饱满度达不到标准要求,加之工人操作不到位,造成外墙墙体架眼填充不密实,与墙体结合不牢固,造成外墙留置墙体架眼部位渗水。为解决这一多年未解决的棘手问题,工程人员想过了多种办法,但总不能很好的解决。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以下简称规范)中第3.0.5条规定,不得在下列墙体或部位设置脚手眼:
(1)120mm厚墙;
(2)过梁上与过梁成60?角的三角形范围及过梁上净跨度1/2的高度范围内;
(3)宽度小于1M的窗间墙;
(4)砌体门窗洞口两侧200mm和转角处450mm范围内;
(5)梁或梁垫下及其左右500mm范围内;
(6)设计不允许设置脚手眼的部位。
结合砌体工程的现状,不难发现,在砌体工程中可设置脚手架眼的部位是非常少的。
《规范》第3.0.6条规定“施工脚手眼补砌时,灰缝应填满砂浆,不得用干砖填塞”。通过多年调查,我们发现在所补砌的脚手眼中,有90%都填塞不密实,且投入人工较多,材料浪费比较严重,质量很难保证。同时由于补砌架眼处砂浆不饱满,抹灰后极易产生空鼓、裂缝,甚至引起雨天外墙在脚手眼部位渗水。
根据对砌体工程调查,如要使QL、GZ在砼浇筑时不出现涨模现象,则每边梁、柱至少需要在础体上留设13-17个脚手眼,且大部分设在内、外墙交换处、QL下两皮砖这一水平而上,对主体结构整体性不利,加之粘土砖外观质量较差,因此,即使施工人员付出了很大的心血,也无法使砌体工程的观感质量有所提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可解决在砌体工程外墙、构造柱、圈梁墙体架眼部位渗水问题的配筋砌体的支模结构。
为实现该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方案是:一种配筋砌体的支模结构,包括根据构造柱或者圈梁截面设计的模板和钢管或木支撑,还包括螺栓、钢垫片和铁钩箍件,所述螺栓的长度长于施工体的厚度加上两侧模板厚度,该螺栓穿过施工体后搭配钢垫片用螺母紧固钢管或木支撑;所述铁钩箍件穿过施工体后在外力敲击下箍紧对应的钢管或木支撑。
作为优选,所述螺栓采用Φ14别拉螺栓,所述钢垫片的中心钻孔Φ16。
本方案的优势是:采用砌体无架眼施工由于砌体为一次砌筑完毕,架眼处砌体砂浆不饱满现象减少,对砌体的砌筑质量及观感均给予保障;改进了预留架眼补塞不严,造成抹灰墙面空鼓及外墙渗漏的现象;可降低工程成本,减少人工投入;采用螺杆拉结,提高工效;提高结构强度,增强抗震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采用螺栓的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采用铁钩箍件的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无架眼支模的最佳施工如下:
1、材料工具准备:
(1)Φ14别拉螺栓2,其长度为培厚十模板厚度(多层胶合板或竹胶合板+方木)×2+Φ48钢管(或方木尺寸)×2+丝扣长度(一般为50mm);
(2)钢垫片3。用3mm厚扁钢制5×50的垫片中心钻孔Φ16;
(3)Φ16PVC塑料管长度为墙厚+100mm;
(4)铁钩箍件6。这样的箍件从建材市场或者铁匠铺中可以比较容易的买到或者按需求加工出来。其长度可根据工程的实际需求来定。一般的都是五十公分左右;
(5)木支撑5。木支撑和采用有架眼施工时所采用的支撑形式一样,就是50mm左右的方木;
(6)模板1。模板就是根据构造柱或者圈梁等截面设计的模板,其大小和形式与采用有架眼施工方法无变化。
2、操作方法:
(1)在砌体施工前先在皮数杆上标注留孔位置。(上下两道距端部不应大于300mm,中间平分但每道间距不应大于700mm,孔眼距马牙槎两侧的水平距离为365mm。)砌筑工在施工时,在此位置留设一个宽为25毫米,高为一皮砖的小孔。有些用螺栓紧困的地方,砌筑工在施工时按此位置Φ16PVC管,在砌到上一个螺栓孔时将PVC管抽出放到该处,同一根PVC管反复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省发达建筑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西省发达建筑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7752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惰性气体保护控制系统
- 下一篇:防飓风单元幕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