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对污泥减量与污水低碳耗脱氮处理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77441.8 | 申请日: | 2012-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499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发明(设计)人: | 彭永臻;张良长;袁泉;王淑莹;顾升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1/04;C02F3/3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信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5 | 代理人: | 王秀丽 |
地址: | 10002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污泥 污水 低碳耗脱氮 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污泥生物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对污泥减量与污水低碳耗脱氮处理的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绝大部分城市污水,特别是高氨氮浓度的工业废水,存在碳源严重不足的问题,其自身的碳源根本无法满足脱氮的需求,而使碳源不足成为污水生物处理总氮不达标的关键原因,国内现有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往往通过投加甲醇等外碳源来补充碳源需求,这既增加了处理成本,又加剧了水厂的CO2排放及剩余污泥产量。
另外,由于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的剩余污泥产量大,处理成本高昂,对于一个典型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而言,其污泥处理成本大约占总成本的40%,且剩余污泥的处理处置容易造成营养元素的二次释放,容易引起二次污染。因此,如何降低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剩余污泥产量也是一个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实现污水深度低碳耗脱氮处理的同时,还可以降低污水生物脱氮系统剩余污泥产量的用于对污泥减量与污水低碳耗脱氮处理的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对污泥减量与污水低碳耗脱氮处理的装置,包括原水池、A/O硝化反应器、二沉池、中间水池、储泥池与出水池,所述A/O硝化反应器的排放端与所述二沉池的注入端连接,所述二沉池的排泥端分别与所述A/O硝化反应器以及所述储泥池的注泥端连接,还包括厌氧发酵同步低碳脱氮反应器,所述厌氧发酵同步低碳脱氮反应器的注入端分别与所述中间水池的出水端以及所述储泥池的排泥端连接,所述厌氧发酵同步低碳脱氮反应器的出水端以及排泥端分别与所述出水池以及排泥阀连接,所述原水池的出水端与所述A/O硝化反应器的注水端连接,所述二沉池的出水端与所述中间水池的注水端连接。
在所述A/O硝化反应器中设置有相连通的缺氧区格室与好氧区格室,所述缺氧区格室设置在所述好氧区格室的前端,在所述缺氧区格室中设置有搅拌装置,在所述好氧区格室中设置有曝气系统。
所述A/O硝化反应器的出水端通过A/O出水管连接所述二沉池的注水端,所述二沉池的排泥端通过污泥回流泵以及剩余污泥泵分别与所述A/O硝化反应器的注入端以及所述储泥池的注泥端连接,所述二沉池的出水端通过二沉池出水管与所述中间水池的注入端连接。
所述中间水池的出水端通过进水泵与所述厌氧发酵同步低碳脱氮反应器的注水端连接。
所述储泥池的排泥端通过进泥泵与所述厌氧发酵同步低碳脱氮反应器的注泥端连接。
在所述厌氧发酵同步低碳脱氮反应器的顶部与底部分别设置有三相分离器与布水装置,所述三相分离器通过出水管与出水池连接,在所述厌氧发酵同步低碳脱氮反应器的下端还设有排泥阀,在所述厌氧发酵同步低碳脱氮反应器的外侧还设内回流泵。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如下:
污水首先进入A/O硝化反应器,通过A/O系统实现对污水中氨氮的短程硝化;硝化液进入厌氧发酵同步低碳脱氮系统,该系统一方面利用厌氧氨氧化菌的自养脱氮能力,将来自A/O系统的氨氮和亚硝以及污泥发酵过程中释放的氨氮去除,另一方面,通过反硝化菌的作用,利用污泥发酵所产生的碳源,将来自A/O系统的剩余亚硝氮和硝氮以及厌氧氨氧化过程中产生的硝氮,以反硝化的形式去除;从而实现整个系统的低碳脱氮,同时降低了系统剩余污泥产量。本实用新型的关键在于,通过A/O硝化反应系统中氨氧化率和短程积累率的调控,保证厌氧发酵同步低碳脱氮系统中亚硝的比例充足或过甚,以确保整个系统中氨氮的厌氧氨氧化去除,也因此,厌氧发酵同步低碳脱氮系统中厌氧氨氧化功能的维持也是技术实施的关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将短程硝化、自养脱氮及剩余污泥内碳源反硝化相结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低碳耗污水生物脱氮,达到节省污水脱氮碳源投加和处理成本的目的;
2、能够完成对污水生物脱氮系统自身剩余污泥的减量化处理;
3、通过厌氧氨氧化、反硝化和污泥水解发酵的同步耦合,大大提高了污水污泥处理效率,节省处理成本和占地面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置部分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方法部分的流程图。
主要符号说明如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7744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套筒石灰窑小车变速位置的自动清零装置
- 下一篇:零排放民用逆渗透多质供水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