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LED驱动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76529.8 | 申请日: | 2012-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888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吴建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建锋 |
主分类号: | H05B37/02 | 分类号: | H05B3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led 驱动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交流市电供电的100W大功率LED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传统能源日渐匮乏,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已成共识。在照明领域中,人们一直都在寻求一种高发光效率、高显色性、稳定性高、无频闪、长寿命且符合环保要求的新光源,并能达到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电能消耗、降低人工维护费用的作用,LED几乎具备了作为照明光源的所有优点。
LED应用于照明是二十一世纪照明市场的新希望,尤其是大功率白光LED更被寄以厚望,是照明产品的新兴光源,有“绿色照明”光源之称,发展潜力无限。在城市道路照明系统中采用绿色节能,安全可靠的LED路灯已经成为近年来各地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措施,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由于LED路灯工作于较严酷的室外环境,因此对其驱动电源有着很高的性能和可靠性要求。
白光LED的电学特性是这样的,当外加电压大于阀值电压,发光二极管导通后,电压略有提高,流过发光二极管中的电流上升很快,而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强度随着电流的上升接近线性增加,可是长期超过额定电流工作,容易使LED的半导体芯片烧坏。传统LED普遍使用的驱动方式是基于电阻的驱动,这种方式不能解决由于LED的属性不同和供电电压波动引起的光发射不一致的问题,不能提供稳定的工作电流,而且能量损耗也很大,不利于LED的散热,能量利用率低,不能实现节能的目的。
目前,LED路灯驱动电源存在转换效率低、功率因数低、输出电流稳定性差、寿命不能与LED相匹配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LED路灯照明装置进一步推 广应用的瓶颈。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采用单端反激式DC-DC变换器作为主拓扑,具有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环节的恒流驱动电路,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等优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交流宽电压输入,交流电压输入范围90V~265V的LED驱动电路,用于为LED路灯点亮时提供恒定的电流,实现恒流控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LED驱动电路,应用于通过90V~265V交流市电点亮LED路灯,包括滤波电路、整流电路、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准谐振变换电路和恒流控制电路,其中所述滤波电路输入端与输入交流市电连接,所述滤波电路的输出端与整流电路连接;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连接;所述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准谐振变换电路连接;所述准谐振变换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恒流控制电路连接;所述恒流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准谐振变换电路连接;所述LED驱动电路与LED路灯并接,用于点亮所述LED路灯并在其工作时维持恒定的电流。
优选地,所述滤波电路包括第一保险丝,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一电感和第二电感。
优选地,所述整流电路包括第一整流桥DK1和第五电容。
优选地,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主电路包括第一控制单元,第一变压器,第一开关管,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十电容,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和第十二电阻,所述第一变压器进一步包括初级绕感第三电感L3和次级绕感第四电感L4,所述第三电感和所述第四电感同名端相反。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电感同名端与整流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电感的另一端与第四二极管的正端和第一开关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四电感的同名端接地,所述第四电感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十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一控制单元的第五脚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的第七脚与第八电阻的一端和第三二极管的负端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端与第九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九电阻的另一端与第八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共同与第一开关管的栅极连接,所述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端与第十电容的一端和第一二极管的正端连接,所述第十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端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的第一脚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与所述第十二电阻连接,共同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源极连接,并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第四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建锋,未经吴建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7652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