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止血钳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75287.0 | 申请日: | 2012-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777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王希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希龙 |
主分类号: | A61B17/122 | 分类号: | A61B17/1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6600 山东省滨州市黄河***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止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损伤止血钳。
背景技术
止血钳是一种常用的医疗器械。手术中止血钳钳口从张开状态夹紧到闭合状态的过程中,钳口之间的夹紧力是一个逐渐增大的过程。在夹合过程前期,钳柄末端的齿扣咬合数目较少,钳柄变形程度较小,两个钳口之间的夹紧力也较小;随着钳柄末端齿扣咬合数目的逐渐增多,两个钳柄的变形程度逐渐增大,对应的,两个钳口之间的夹紧力也逐渐增大。医生正是利用这种对应关系,在手术中将钳柄末端的齿扣咬合数目调整到合适的程度,以在钳口处获得大小合适的夹紧力。钳口夹紧力大小是否合适严重影响着手术质量。若夹紧力太小,则钳口对血管起不到足够的夹紧作用,会导致一定程度的渗血。若夹紧力太大,则钳口将夹伤血管甚或导致血管的碎裂,给手术带来麻烦并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ZL201020209602.5公开了一种直头止血钳,其在两个钳夹上开有相互匹配的夹齿,实现对血管进行暂时的止血,并且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ZL200820016910.9公开了一种新型止血钳,其通过将两个钳臂的前端与钳口内侧平面的连接处设计为弧面,解决了常规止血钳钳口根部在手术中容易损伤软组织的缺陷。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止血钳的钳头都含有金属内压,稍不注意就会损伤血管和肌肉组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止血钳,它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快速有效的止血,并且能够有效避免在夹紧过程中导致的损伤血管和肌肉组织情况的发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止血钳,包括通过固定销铰接的一对钳臂,所述钳臂的前端设有一对钳头,钳臂的末端设有一对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钳头的内侧面设有弹性片,弹性片的内壁上粘结有海绵层。
作为优选地,所述的一对钳头的内侧面为平面结构或者具有圆弧面结构。
作为优选地,所述的其中一个钳头的内侧面设有弹性片,弹性片的内壁上粘结有海绵层。
作为优选地,所述的一对钳头的内侧面均设有弹性片,弹性片的内壁上粘结有海绵层。
作为优选地,所述的其中一个钳头外侧设置有支杆,支杆上设有扩撑臂。
作为优选地,所述的一对钳头的外侧均设置有支杆,支杆上设有扩撑臂。
作为优选地,所述的一对手柄的内侧设置有棘爪,棘爪上具有锁紧齿条。
作为优选地,在所述的钳臂靠近末端的位置处设置有棘爪,棘爪上具有锁紧齿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它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快速有效的止血,而且设置的弹性片和一次性使用的海绵层配合使用能够在确保夹紧止血的同时,可以有效缓冲钳头的内压和剪切力,从而可以防止肌肉组织受伤。另外,在钳头上设置支杆和支撑臂同时也能充分的暴露手术视野,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止血钳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的止血钳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的止血钳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个实施例的止血钳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五个实施例的止血钳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所表示的含义分别为:1-固定销;2-钳臂;3-钳头;4-手柄;5-弹性片;6-海绵层;7-支杆;8-扩撑臂;9-棘爪;10-锁紧齿条。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止血钳包括通过固定销1铰接的一对钳臂2,所述钳臂2的前端设有一对钳头3,钳头3的内侧为平面结构,钳臂2末端设有一对手柄4,并且其中的一个钳头3的内侧面设有弹性片5,弹性片5的内壁上粘结有海绵层6,所述的一对钳头3的外侧均设置有支杆7,支杆7上设有扩撑臂8,所述的一对手柄4的内侧设置有棘爪9,棘爪9上具有锁紧齿条10。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止血钳包括通过固定销铰接的一对钳臂,所述钳臂的前端设有一对钳头,钳头3的内侧为平面结构,钳臂末端设有一对手柄,并且所述的一对钳头的内侧面均设有弹性片,弹性片的内壁上粘结有海绵层。
实施例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希龙,未经王希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7528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数字训练康复治疗用魔方
- 下一篇:一种新型红外加热煮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