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导管和插管器针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75135.0 | 申请日: | 2012-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204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发明(设计)人: | C·福南多;林保来;陈永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碧迪控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25/06 | 分类号: | A61M2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商专永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00 | 代理人: | 邬玥;葛强 |
地址: | 新加坡*** | 国省代码: | 新加坡;SG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管 插管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导管和插管器针组件,尤其是有关静脉导管和插管器针组件。
背景技术
以一小的角度将导管和插管器针组件穿过病人的皮肤插入一血管。已有许多将这样的导管和插管器针组件插入病人体内的技术。在一种插入技术中,将插管器针和导管一起完全插入血管。在另一种技术中,在初始插入血管之后将插管器针部分缩入导管内。然后用螺纹将导管拧在针上并将导管完全插入血管。
为了证实导管被正确地放置在血管内,临床医师确认在一反流腔中的血液的反流。通常将反流腔形成为针座的一部分。或者,插管器针能够包括沿着它的一远端部分形成的一凹槽或孔,以致当导管是透明的或至少半透明时在插管器针和导管之间的环形空间中能够观察到血液的反流。一旦确认了导管被正确放置在血管中,临床医师通过在插管器针和导管的所在血管远端上方的皮肤上向下加压来对血管施加压力。这种指压封闭了通过插管器针和导管的进一步血流,或至少使该血流最小。然后临床医师抽回插管器针,将导管留在适当位置,以及将一合适的装置连接至导管。这样的装置可以包括一输液装置、一PRN、一阻断器(deadender)盖或一血压监测探测器。
虽然典型的IV导管和插管器针组件通常令人满意地执行了它们的功能,但是它们确实存在某些缺点。例如,将一导管正确地放入病人的血管中的步骤会造成在最初的静脉穿刺和一适当装置连接至导管之间,从导管漏出相当量的血。因为有可能从一被感染的病人传染到临床医师,所以这样的血液漏出是存在问题的。因为目前不可治愈的和致命的疾病,例如可以通过感染者至另一人的体液交换来传染的爱滋病(“AIDS”),这是特别令人忧虑的。因此,必须避免与一爱滋病感染者的血液的接触。
为了使血液的漏出最少,已知包括在导管座的近端放置的一自密封的中隔件 (septum)。该中隔件允许插管器针延伸通过该中隔件和导管,以使导管能放置到病人的血管中。此外,该中隔件允许临床医师从导管和中隔件抽出插管器件,然后,在插管器针完全从导管座抽出之后中隔件闭合。这结构使来自导管座的血液漏出减至最小。但是,使用一中隔件显著地增加了临床医师为了将插管器针从导管抽出所必须施加在插管器针上的力。此外,如果插管器针位于中隔件中有较长的时期,例如当导管在使用前是在一医病机构的库存之中,中隔件可以在插管器针的周围压缩永久变形。这可能妨碍一旦插管器针从中隔件最终抽出时中隔件的完全密封,这有违本来使用中隔件的目的。并且,在使用包括形成在其中的一凹槽的一插管器针的场合,如果沿有适当地构造的中隔件,在从导管抽出插管器针时仍旧会发生血液漏出。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申请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导管和插管器针组件,它在插入期间使从该组件漏出的血液最少。
本申请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使用一中隔件的一种导管和插管器针组件,该中隔件甚至在使用一有凹槽的插管器针的场合也使从该组件漏出的血液最少。
本申请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使用一中隔件的一种导管和插管器针组件,该中隔件使从该组件漏出的血液最少,但在插管器针从导管抽出时在其上施加一较小的阻力。
本申请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使用一中隔件的一种导管和插管器针组件,该中隔件使从该组件漏出的血液最少,且在该针周围不会压缩永久变形,从而甚至在插管器针从导管移出之后也有效地阻止了通过其的液体流。
本申请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导管和引入针组件,其延伸管的材料不含邻苯二甲酸二酯(DEHP),从而避免在使用时渗出DEHP。
本申请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导管和插管器针组件,它包括:具有一近端和一远端的导管;与导管液体连通的导管接合器,该接合器有一近端和与导管的近端相连的一远端,导管接合器包括与导管接合器液体连通的一侧向口;延伸管,连接至所述侧向口,该延伸管是由聚氨酯制成;具有一近端和设置在导管内部的一远端的插管器针; 具有一近端和连接于针的近端的一远端的针座;以及设置在导管接合器中、且形成有一腔的弹性体中隔件,该中隔件位于侧向口的附近,插管器针形成靠近该插管器针的远端的一凹槽,且在凹槽的一近端和插管器针的远端之间形成一凹槽距离,中隔件的长度大于该凹槽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碧迪控股有限公司,未经碧迪控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751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过敏性鼻炎理疗仪
- 下一篇:制氧机的流量调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