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步态分析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074660.0 | 申请日: | 2012-03-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539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 发明(设计)人: | 应放天;应佳伟;汪军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应放天 |
| 主分类号: | A61B5/11 | 分类号: | A61B5/11 |
| 代理公司: | 杭州裕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1 | 代理人: | 应圣义 |
| 地址: | 310027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步态 分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步态分析装置。
背景技术
这些年来由于急性脑血管病所致的偏瘫患者和由于外伤性精髓损伤所致的偏瘫患者越来越普遍,而这些病症给患者造成了正常人难以想象的精神和肉体痛苦,并且存在步态异常现象。步态是人体结构与功能、运动调节系统、行为及心理活动在行走时的外在表现,但是,其中某个系统或某些方面的功能障碍,都可引起步态异常。人体步态分析是研究人体步行规律的检查方法,通过分析瘫患者、膝关节炎患者、下肢假肢者的步长、步幅、步速、步频、步宽、足偏角、步行周期等步态特征,来揭示人体步态异常的关键环节、影响因素、功能以及帮助医生判断引起病理步态的原因,并指导医生制定准确的治疗方案,并检测病人在治疗过程中的恢复情况。
传统的步态分析仪器非常简单,如通过卷尺、秒表、量角器等测量工具加上能留下足印的相应物品来测量步距、步速和步频等参数,并加上医生对病人行走姿态的观察来判断病人的病情和病理。然而传统检测方式检测效率较低,检测准确性也较差。
因此需要一种步态分析系统,能快速、准确的获得病人步态数据,帮助医生准确判断病情和致病原因,从而帮助医生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该步态分析系统除了应用在康复装置上,还可以应用于工业现场(如:状态控制、稳定性检测与控制及其导航)、三维娱乐制作、仿真训练以及运动科学研究与产品开发方面。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智能化的一种步态分析装置。
一种步态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电脑、数据收集模块、多个惯性传感单元、压力传感单元;
所述的惯性传感单元与数据收集模块连接,用于采集角速度信号、角位置信号、原始电压信号传递给数据收集模块;
所述的压力传感单元与数据收集模块连接,用于采集压力信号并传递给数据收集模块;
所述的数据收集模块与主控电脑连接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A/D转换并处理后传递给主控电脑。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优选方案为,所述的惯性传感单元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磁力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优选方案为,所述的压力传感单元包括多个压力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优选方案为,所述的压力传感器设于记忆海绵内。
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优选方案为,所述的数据收集模块包括A/D转换模块、主控模块、射频单元、电源管理模块;所述的主控模块与射频单元、电源管理模块、A/D转换模块连接;所述的的A/D转换模块接收并A/D转换所述惯性传感单元、压力传感单元信号后传送给主控模块处理,所述射频单元用于主控模块与主控电脑间的无线通信,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管理数据收集模块工作电源。
本实用新型的第五优选方案为,所述的数据收集模块还包括USB接口。
本实用新型的第六优选方案为,所述的数据收集模块还包括RS232接口。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优势在于:智能完备的系统,能快速、准确的获得病人步态数据,帮助医生准确判断病情和致病原因,从而帮助医生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主要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数据收集模块和第一惯性传感模块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记忆海绵设置方式图。
图4为本实施例主控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图2,一种步态分析装置,包括主控电脑、数据收集模块、多个惯性传感单元、压力传感单元;惯性传感单元与数据收集模块连接,用于采集角速度信号、角位置信号、原始电压信号传递给数据收集模块;压力传感单元与数据收集模块连接,用于采集压力信号并传递给数据收集模块;数据收集模块与主控电脑连接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A/D转换并处理后传递给主控电脑;主控电脑内设有系统软件,智能接收和分析数据收集单元采集的传感器信号。
惯性传感单元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磁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单元包括多个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设于记忆海绵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应放天,未经应放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7466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