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离心机进料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74114.7 | 申请日: | 2012-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272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王景良;刘松岩;李国峰;李伟;李永志;张洪达;王巍;国文朋;李力峰;吴威;郭晓东;庄淑梅;刘占庆;刘迎捷;白潇;刘国辉;冯俊;江崇君;杨明;丛秀华;陈斯佳;周大茗;索慧男;王黎国;庞博文;毕明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4B15/06 | 分类号: | B04B1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李玉明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离心机 进料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化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离心机,是一种离心机进料机构。
背景技术
低压装置的离心机密封为干气密封。为满足离心机机械密封的使用,分别由己烷冲洗和氮气冲洗两路进行冲洗。参阅图1。己烷冲洗开孔在离心机进料管2的末端(仅有一孔),并且该孔位于内转鼓1“喇叭口”部位,主要作用是冲洗转鼓1内壁,防止物料在转鼓1内堆积。由于离心机进料管2机械密封为干气密封,物料很容易反串进入干气密封导致密封损坏,并且会导致冲洗己烷沿进料管反串外漏的现象。
由于离心机是装置的关键设备,每次故障均导致单线停车,且外漏的己烷是易燃易爆物质,极易引起火灾、爆炸事故,严重影响装置的安全平稳生产,已成为制约装置长周期运转的瓶颈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离心机进料机构,在离心机运转时能形成一道己烷液封,提高离心机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离心机进料机构,包括法兰、进料管、己烷进口接头和己烷管,在进料管的外端部焊接有法兰,用于固定进料管;其特征在于:在进料管的内壁上部并平行于进料管焊接一根己烷管,己烷管的两端封闭;在进料管的外端部焊接有己烷进口接头,己烷进口接头与己烷管内部连通。在进料管的内端有一个己烷第一冲洗孔和一个己烷第二冲洗孔;己烷管上有两个孔,己烷第一冲洗孔和己烷第二冲洗孔分别与己烷管上的两个孔相对,己烷第一冲洗孔和己烷第二冲洗孔分别与己烷管内部连通。己烷管内的己烷通过己烷第一冲洗孔和己烷第二冲洗孔,能同时对转鼓内壁进行冲洗。
己烷第一冲洗孔和己烷第二冲洗孔的直径为8mm;己烷第一冲洗孔与一个己烷第二冲洗孔的中心距为6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离心机进料机构,在离心机进料管末端的原己烷冲洗孔之前增加一个冲洗孔,离心机运转时会形成一道己烷液封,通过增加己烷冲洗流量增强冲洗效果,解决了离心机进料管干气密封改造后的物料反串问题,解决制约装置关键设备离心机平稳运行的瓶颈问题,保证装置的安全平稳生产。
同时离心机干气密封的故障率得到了有效的降低,节省了高额的干气密封备件费用。
附图说明
图1是原进料管同转鼓配合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离心机进料机构剖面示意图。
图中,1-转鼓,2-离心机进料管,21-法兰,22-进料管,23-己烷进口接头,24-己烷管,25-己烷第一冲洗孔,26-己烷第二冲洗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以一个离心机进料机构为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阅图2。本实用新型离心机进料机构,包括法兰21、进料管22、己烷进口接头23和己烷管24,在进料管22的外端部焊接有法兰21。
在进料管22的内壁上部并平行于进料管22焊接一根己烷管24,己烷管24的两端焊接堵头封闭;在进料管22的外端部焊接有一个己烷进口接头23,己烷进口接头23与己烷管24内部连通。在进料管22的内端有一个己烷第一冲洗孔25和一个己烷第二冲洗孔26;己烷管24上有两个直径为8mm孔;己烷第一冲洗孔25和己烷第二冲洗孔26分别与己烷管24上的两个孔相对,己烷第一冲洗孔25和己烷第二冲洗孔26分别与己烷管24内部连通。
己烷第一冲洗孔25和己烷第二冲洗孔26的直径为8mm;己烷第一冲洗孔25与一个己烷第二冲洗孔26的中心距为60mm。己烷第二冲洗孔26中心线距离进料管22内端部190mm。
2011年9月某石化公司塑料厂低压车间离心机M-3301进料管冲洗增孔后,解决了物料反串进入干气密封及己烷外漏的问题,保证了装置的安全平稳生产,同时降低了高额的备件损耗费用,运行效果良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7411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