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非农药作物杀菌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73834.1 | 申请日: | 2012-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450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发明(设计)人: | 董邦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董邦荣 |
主分类号: | A01M7/00 | 分类号: | A01M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78 北京市方***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农药 作物 杀菌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非农药作物杀菌器。
背景技术
目前的作物杀菌方法,是使用各种农药来达到杀菌的目的的,但农药残留却给人们带来了可怕的后患,农药使用后一个时期内没有被分解而残留于生物体、收获物、土壤、水体、大气中,施用于作物上的农药,其中一部分附着于作物上,一部分散落在土壤、大气和水等环境中,环境残存的农药中的一部分又会被植物吸收。残留农药直接通过植物果实或水、大气到达人、畜体内,或通过环境、食物链最终传递给人、畜。残留的农药在人体内代谢速度很慢,累积时间长,在人体内残留主要集中在脂肪中。由于农药残留对人和生物危害很大,各国对农药的施用都进行严格的管理,并对食品中农药残留容许量作了规定。如日本对农药实行登记制度,一旦确认某种农药对人畜有害,政府便限制或禁止销售和使用,而使用非农药作物杀菌器,可以做到完全没有污染,环保,而且节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非农药作物杀菌器,可以有效的杀灭作物的各种病菌,不但环保节能,而且成本低、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非农药作物杀菌器,包括箱体、电子装置集成器、电源盒及其他附件;所述箱体下层安装有电子装置集成器和电源盒,所述电子装置集成器内设有臭氧发生器,所述电源盒内设有蓄电电池,电源盒通过电源线连接电子装置集成器和其他电子元器件。
所述臭氧发生器设有出气胶管,所述出气胶管出口设置在箱体内,所述出气胶管上设有压力泵,压力泵将臭氧加压后压入箱体内水中,然后经过喷杆、喷头喷洒到作物上,所述臭氧的产量和压力达到精确的程度,从而达到效果。
所述箱体侧面设有出水口,出水口连接有喷杆,喷杆连接有喷头。
所述箱体正面设有电源开关和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口上设有橡胶罩。
所述箱体上面设有提手和加水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产生的臭氧经过压力泵压入箱体的水中,经过喷杆、喷头喷洒到作物上,有效的杀灭作物的各种病菌,完全没有污染,不但环保节能,而且成本低、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图中所示:1、箱体;2、提手;3、加水口;4、喷头;5、喷杆;6、电源盒;7、电子装置集成器;8、充电接口;9、电源开关,10、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加以说明:
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非农药作物杀菌器,包括箱体(1)、电子装置集成器(7)、电源盒(6)及其他附件;箱体(1)下层安装有电子装置集成器(7)和电源盒(6),电子装置集成器(7)内设有臭氧发生器,电源盒(6)内设有蓄电电池,电源盒(6)通过电源线连接电子装置集成器(7)和其他电子元器件。臭氧发生器设有出气胶管,出气胶管出口设置在箱体(1)内,出气胶管上设有压力泵,压力泵将臭氧加压后压入箱体(1)内水中,然后经过喷杆(5)、喷头(4)喷洒到作物上,臭氧的产量和压力达到精确的程度,从而达到效果。箱体(1)侧面设有出水口(10),出水口(10)连接有喷杆(5),喷杆(5)连接有喷头(4)。所述箱体(1)正面设有电源开关(9)和充电接口(8),所述充电接口(8)上设有橡胶罩。所述箱体(1)上面设有提手(2)和加水口(3)。使用时,打开电源开关(9),电子装置集成器(7)内的臭氧发生器开始工作,产生臭氧,通过压力泵将臭氧由出气胶管送到箱体(1)内,溶于水中,然后通过出水口(10)经喷杆(5)喷头(4)喷洒到作物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非农药作物杀菌器利用臭氧杀菌原理,调节臭氧的产量和溶于水中的合理浓度,直接杀灭病、毒、菌、卵及弱体虫,适用各种农作物,箱体(1)可以是多种形状的塑料箱体,臭氧发生器的产量和规格与原理相匹配。
以上所述仅为本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新型可以有各种变化,凡在本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董邦荣,未经董邦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7383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